甘蔗

年关越来越近了,街上也渐渐地忙碌起来。虽说疫情横行,却丝毫没有阻挡住人们喜迎新春佳节的热情。做生意的,在这一段时间生意最好,也最忙,都抢着赶着要把自己的货卖出去,换得更多的利润,而买东西的呢,也不大有人在乎东西价钱的贵贱了,只要是自家需要的,即使贵点也能接受,所以,买卖有了,人潮就汹涌而来了。一时间热闹非凡,把对疫情的恐惧都赶到了九霄云外去了,只管着自己小老百姓家的事了。

卖水果的,也是生意最好的时候。这年月,送礼都兴送健康,送绿色的了,水果在任何时候都不逊色,而且老少皆宜。不吃这个油腻的,不吃那个酸辣的,水果就是大众口味的首选。小商小贩们,这时候囤积了大量的水果,一箱一箱的码起来,老高,红红绿绿的,像人民币的颜色,红的、绿的、紫的,那是一年的希望,也是来年的开门红,为以后的鸿运当头打响新春的第一炮。

最特殊的就是甘蔗了,这个没法装箱包装。一根根紫色外皮的甘蔗直楞楞地立在那里,要么就是一大堆,堆在那里。根上是硬胡茬一样的根须,仿佛在做最后的抗争似的,但是它的力量太过渺小了,强大的人类用一把快刀就可以解决那些扎手的根须。

紫色的外皮,如果不被刮掉,吃甘蔗时的汁水流到上面,会污染人的手和衣裳,所以,成交后的甘蔗总是被打理的很干净,很整齐,再装入一个塑料袋中。客人心满意足的离去后,只剩下一堆紫白相间的甘蔗外皮,虚虚地浮在地面上,如果有风,会飘起来;如果被脚印踩实在,就混在了泥土中,真正是“一分一毫皆入土”了!

小时候,老家的甘蔗是绿皮的,这时也能吃,但味道不是很好,要埋入土中一段时间,大概就是一个多月吧!在种过甘蔗的沙地里,掘出一个很大的坑,把没有剥掉外壳的甘蔗统统斜埋入坑里,尤其是甘蔗可食用径的部分,要用土埋得实在厚重,用铁锨拍的光溜溜的,只露出甘蔗最上面的叶子,一大团,风一吹呼啦啦地响着,这人们可管不着,就像《我要的是葫芦》里面说的:我要的是葫芦,在这里要说:我要的是甘蔗,至于叶子嘛,随便,最终还是要腐烂在沙地里的。

老家的甘蔗没有现在市面上的这样粗,这样长。现在极少能看到这种被称为“本地甘蔗”的甘蔗了,市面甘蔗的粗细至少可以分三根本地甘蔗,而且味道也比本地的要好很多。本地甘蔗只有挨着根部才有市面甘蔗的的味道。

我就是一个爱吃甘蔗的人。

也许是因为小时候老家产甘蔗,吃甘蔗太多的缘故吧!我总比别人会吃甘蔗,别人老说吃几节甘蔗,嘴里起泡,可我从不,吃再多也不起泡,可能就是天生的吃甘蔗高手吧!怀孕的那一年,我去看父亲,在路边看到一片甘蔗林,就想起了老家那几年的甘蔗,很想吃。

那是一个秋天,甘蔗还没埋入土中,甘蔗味也没有,但是我还是想吃,就央求人家卖给我几根甘蔗,拿回家洗干净了,就开吃。那个香啊,那个甜啊,世上的什么山珍海味都及不上这一根甘蔗!

那时候,一片片的甘蔗林,在夏天的时候,那是一个乘凉的好所在,密密的甘蔗叶子遮住了中午暴烈的阳光。小孩子们中午没事干,就跑到甘蔗林里面,扒在带来的小凳子上写作业的,也有闹玩着的。累了就躺在甘蔗从里,也不怕扎人的甘蔗叶子;渴了就到自家地里搬一根甘蔗,“吸吸”地吃起来!这时候的甘蔗味道不好,没有一点甘蔗味儿,但小孩们可不管,什么东西吃着都是香的。

甘蔗长大后,是比人的身高还要高出许多的农作物,所以,隔壁人家种甘蔗,你家不种,那势必人家的甘蔗挡住了你家地里的阳光,影响了收成,所以,老家的甘蔗总是成片成片的。风一吹,甘蔗叶子哗啦啦的响,像一个站着唱歌的少女,风是美妙的歌喉,叶子在伴舞。

关于甘蔗还有一个好玩的游戏,是男孩们最爱玩的,那就是劈甘蔗——比比谁劈中的长,劈中多长,那一节甘蔗就是你的了。

游戏通常是下午进行,放学,然后吃过饭的孩子们依然还到甘蔗林来。先商量好,谁愿意先贡献出一根甘蔗,就从这跟开始比赛。

把甘蔗直立在平地上,两手握住刀,两腿分开。直立的甘蔗没有第三只手可扶,自然就很快歪斜倒下,而劈甘蔗的人就是要趁着甘蔗在直立倒下的瞬间,挥刀直下。这是一个高难的动作,大人都很少劈中,更别说孩子了。你想啊,先扶好甘蔗直立,然后操刀,松开甘蔗的那一霎那,甘蔗会立刻歪斜,肯定比你拿刀再挥刀的速度快多了,所以这是一个很难完成的过程。但是就有人能够完成,如果规则不是那么严格,可以找人帮助扶甘蔗,劈甘蔗的人瞅准机会劈下去。可是,谁愿意去扶呢?要知道,面对的是锋利的刀啊!要是劈甘蔗的人速度太快,扶甘蔗的人的那只手就会“报销”在那口快刀之下了!所以即便关系再好,也没人敢冒着手被“报销”的危险去施以帮助了。

通常手快,眼力劲好的人,能劈到甘蔗皮的一点点,有时候还能劈到甘蔗肉,也是一点点,可就是这一点点就已经很不错了!

天快黑时,劳作结束的大人们也加入劈甘蔗比赛的阵营里来。大人们有时还不如孩子们劈的多,自然甘拜下风。这时候就热闹了,闹哄哄的,老远都能听见,吸引了一波又一波的人前来加入。

甘蔗经过深秋的深埋,再出土时,变得味美甘甜,颜色也从绿色变成红褐色。这种甘蔗不用刮掉外面那一层薄薄的红褐色就可以食用。因为不是很粗,吃起来也没有现在市面上这种甘蔗费力。包裹着甘蔗果肉的那一层皮很容易就可以剥干净,即便是很小的孩子想吃甘蔗,大人只需用嘴剥掉那一层,把鲜美的、长长的一截甘蔗给他就可以了。

甘蔗被挖出土后,种的多的人家,因为自家也吃不完,就拿到集市上去卖。老家离集市很近,常常都把自己地里种的各种时令菜,挑到集市上去卖,有的专门多种些菜,为的就是去卖菜换钱。我觉得老家的人们还是很有一些生意头脑的,他们会利用自己得天独厚的条件——离集市近,这个优点去创造财富。

用架子车一车车地拉到集市,选取人多的桥头或是街边上,带上杆称,就可以卖甘蔗了。买甘蔗的大部分都是别的没法种甘蔗的村落,因为我们村子很幸运的是有一片沙地,适合种甘蔗。买甘蔗的常常都是买上一捆,把甘蔗一分为二从中间截开,绑在自行车上,要是没啥事,首先就站在那里吃开了。汁水从嘴角留下来,洇湿了一大片衣襟也不管,只管狠狠地过着美味的口瘾。一会儿就剩下白白的、被吸掉水分的甘蔗渣子,一大捧的堆在那里。

甘蔗放在家里,总是孩子们心心念念的觊觎之物。跑累了的孩子总记得家里的甘蔗,来一根“吸吸吸”地吃着。甘蔗要一直吃到过年后的三月份,这时春暖花开,春胜冬余,几乎没什么好吃的东西,就只有甘蔗了,可这时的甘蔗已经变味了,外皮有的已经腐烂变成黑褐色,咬一口有点酸,但仍是不可多得的美味,除非变成很硬又黑的,就没法吃了。

上学时,学到了地理。当学到蔗糖是从甘蔗中制作出来的时候,才知道甘蔗为什么那样好吃,原来是因为含了大量的糖分在里面。我们这边的甘蔗含糖就很低,而像四川、广东、云南等那边的甘蔗糖份就很足,种植量也比较广,是蔗糖重要的供应基地!

现在的我,对甘蔗有些望而生畏了,一是吃不到那时的那种味道了,二是牙也不行了,但还是会吃,吃很多,同样还是不起泡。别人嘻嘻哈哈的喊疼,我仍是“吸吸吸”地泰然自若!吃了太多的甘蔗,就不太想吃饭了,甘蔗的汁水已经喂饱了胃,又过了嘴瘾。

现在老家早已不种甘蔗了,想吃甘蔗都去买这种外地运来的,刮皮、截段,放入带子里。因为外皮这一层保护膜被去掉,甘蔗的水分很容易就被蒸发,买回家的甘蔗就要在几天之内就解决掉。这种甘蔗因为节短而粗大,外皮薄,吃起来就很费劲。嘴馋的孩子想吃,就只好拿刀切开,一小块一小块的放入碗中。碰到节与节的连接处,就剁掉,只吃那短短的那一节。

无论现在的甘蔗有多么鲜美,也无论含有多少糖份,我总也没有吃出老家甘蔗的滋味,那是一种老家的味道,童年的味道,是无论走到哪里都忘不掉的味道!

你可能感兴趣的:(甘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