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德桥边,乌衣巷口夕阳斜

乌衣巷口

十一月份的南京,空气是清凉的,阳光是温和的,天空是深蓝的,不冷不热,恰到好处。夫子庙前,行人众多,从夫子庙前路过,我像是走在清明上河图里的某条街道上。

临近傍晚,秦淮河岸边的街道显得热闹了许多,从文德桥往前走,一条干净古雅的小巷,夺人眼球,这便是南京有名的乌衣巷。

南京多古巷,这是历史的产物,其中又以乌衣巷为最。

乌衣巷,作为一条蕴含丰富历史文化的名巷,古往今来,引无数游人竞折腰,他们来此巷探访古迹,吟诗作词,凭吊古今,渐渐地,使得乌衣古巷名声大噪,让人来南京一趟,都不得不往乌衣巷走一遭。

不过,那些文人墨客的诗稿宣传只是一种促进作用,最根本的因素还是归咎于乌衣巷悠久的历史。

可以说,乌衣古巷的兴盛与衰败,间接反映了金陵城的繁华与萧条,这条古巷见证了南京无数兴衰往事。

因此,乌衣巷是金陵城兴盛与衰败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旧时南京城的面貌。

如果细细研究乌衣巷的名字由来,那么有这两种说法比较可靠:

第一种说法是在三国时期,因东吴驻军于此巷,士兵皆穿乌衣军服往来于巷中,因此乌衣巷最初被称为乌衣营,后改为乌衣巷。

第二种说法是在晋代时期,因王谢两家豪门大族宅居于此,两族子弟喜欢穿乌衣以显身份尊贵,因此而得名。

但无论如何,这条古巷终究是与乌衣息息相关了。

说起王导谢安,不得不追溯起南京城悠久的历史来。

在历史长河中,魏晋南北朝可谓在南京城画上了浓重的一笔,其中朝代更迭频繁,经历了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因此,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

三国时期,东吴首次建都于此,那时候,乌衣巷只是作为东吴驻军的一条巷子,真正使乌衣巷美名远播要算东晋时期了。

在西晋太熙元年晋武帝死后,皇上和诸王因争夺权力,互相残杀,酿成了八王之乱,八王之乱下,五胡乱华,塞外游牧民族趁机反晋,北方地区又进入如东汉末年般的混乱时期。

西晋灭亡后,司马睿等皇族开始南迁,在王导的极力拥护辅佐之下,建立了东晋,之后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地辅佐了晋朝三代帝王,稳固了东晋江山,王导功绩卓越,堪称春秋齐国之管仲,大汉之萧何,蜀汉之孔明。

而东晋建立后,南方地区经济政治稳定,相比之下,北方地区被游牧民族所蹂躏,动荡不安,百姓身处水深火热之中。

来燕堂

幸而前秦苻坚统一了北方,后来,苻坚欲效仿始皇帝统一全国,因此领百万大军南下攻晋,在东晋生死存亡之际,谢安东山再起,领导谢氏家族积极应战,赢得了那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使得东晋获得近百年的太平。

淝水之战是一场漂亮的战争,使得谢氏家族名垂千古,于是,王谢家族与东晋皇族共享太平,互依互存,王谢两家成为东晋最有名的贵族。

东晋时期的乌衣巷,就居住着王谢两家人,其中走出了王导,谢安,谢玄,王羲之,王献之,谢灵运,谢道韫等名人,因此,那时的乌衣巷门庭若市,冠盖云集,可谓是一条极其繁华的巷子了。

随着王导,谢安等国士相继辞世,东晋渐渐走向没落。

维持了百年之久的东晋王朝,后被刘裕所灭,刘裕建立刘宋王朝,之后王朝频繁更迭,刘宋之后为萧齐,萧齐之后为萧梁,萧梁之后为陈朝,陈朝后被隋朝所灭,隋朝建国三十余年,后又被李渊所灭,李渊建唐。

乌衣巷遭遇频繁的朝代更迭,战火不断,渐渐沦为废墟,破落不堪。

于是,在某一天,唐朝刘禹锡来了,他来到乌衣巷,面对一番衰败的景象,回忆起昔日的繁荣,回忆起东晋王谢家族,不禁感慨万分。

写下了一首千古名诗《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首诗道出了诗人内心的凄凉。

曾经热闹繁华的朱雀桥,如今已是杂草丛生,衰败凄凉,夕阳打在了乌衣巷口,此时已经看不到昔日的繁华,而旧时王谢两家的堂前飞燕,如今也只能飞向寻常百姓人家。

唐朝时期的乌衣巷虽然破败不堪,但在南宋时期,这种状况渐渐得到了改善。

如今,在面对这样一条热闹繁华的乌衣巷,很难想象出当时刘禹锡所看到的情景,倘若他出生在我们这个年代,面对此情此景,又会写出怎样惊人的作品来呢?

只可惜我才疏学浅,不然我将以最优美的词句来赞美乌衣巷,赞美它破茧成蝶,涅槃重生。

惭愧的是,面对这样一条装饰优雅,气质非凡的乌衣古巷,我竟然想不起更多的词汇来形容它。

只能从它悠久的历史之中获取一点点新的认识,然后匆匆离开。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德桥边,乌衣巷口夕阳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