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东京一年》有感

2019.4.2(周二)

在看完蒋方舟《东京一年》的最后一页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犹如一个酒足饭饱的老汉,一边剔着牙,一面摸着圆滚滚的肚子,还不时地咂摸咂摸嘴回忆一下滋味。

距离上一次如此快速地看完一本书已经久到说不上时间了。明明每天并没有很忙,但就是无法专注地读完一本书。也许,烂俗的言情小说除外。越长大并不意味着智慧、知识的正增长,至少在读书方面我不如初中时候的我。

记得初中的时候是我读书需求最旺盛的时候,买书成了我每个月开销最大的地方。往往一买就是十几本十几本地购入。读的类型也很杂,诗集、杂文、随笔,不论古今中外,只要感兴趣就火速下单。颇有些女生对包包衣服执迷的样子。

后来再长大,哪怕只是升入了高中,对读书的欲望都远不及初中。一方面是学业的紧张,另一方面是文史类读物大大挤压了我对于杂书的兴趣和时间。倒不是我对文史类书籍有多么痴迷,就是每每拿起其他杂书,想起自己对五代十国或是地理文史尚不算明白,就灰溜溜地放下手里的杂书转头又钻进了文史的天地。

再到上了大学及后来,读书的频率就更低了起来。偶尔拿起书被朋友看见,反而被当做多么珍贵的品格一样夸奖一番。或是被追问一下,看的是什么书,每每这番景象又打消了我读书的积极。

更重要的是,我越来越体会到王小波的那句“生命是一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就像挨了锤的牛一样”。不知道是太久不读书造成生活钝感的加重,还是生活钝感的加重导致我愈发不想读书。这也是为什么在读完《东京一年》之后,惊喜又感慨于许久未曾察觉的对生活细碎的感知。

这本书是蒋方舟“放逐”自己在东京一年生活的感悟。见友人、看展观画或是观察东京人的日常生活不时发出思考。以前蒋方舟这个名字在我脑海里,可以等同于才女、别人家的孩子之类的词语。看过这本书之后,会觉得像是一个有思想又可亲的身边女友一样。

她会羞涩于自己独食,对占用公共资源存在耻感,同时又是那么内心细腻的存在。看见画展中动人的作品会流泪;观察城市里西装革履的上班族,把他们比喻成“把人生浸泡在就经历,最后不得不搭乘班车回到现实生活”。这本书读起来久违的轻松,又会在不经意间让我一阵阵沉思。

难得有兴致写上几段话,当做是看完这本书宝贵的收获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东京一年》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