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是一个尴尬的年龄,该如何挺过中年危机、裁员大潮这双重冲击

亚马逊员工平均年龄28岁,谷歌30岁,华为27岁……整个互联网行业,26岁。无可否认,在新兴行业,尤其是互联网行业,35岁已经是很老的人了。在一批批90后、95后涌入职场,里面还不乏211/985或各大高校的毕业生,可能还有人工智能、大数据的博士硕士。这样的情形职场中的中年人怎么去竞争。

01中年危机

假如你35岁,你可能会发现在找工作时年龄是一个硬伤,很多岗位要求35岁以下,甚至30岁以下;假如你35岁,你可能会发现自己的性价比已经不如90后,你还能通宵加班吗,你还能保持住学习的热情吗;假如你35岁,你可能每次听到裁人两个字内心不自主的抖动一下;假如你35岁,你可能会遇到搞了多年的技术(java/c++),公司却突然要换新技术(python/go)。

网上经常流传一些关于中年人的事情,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无助和辛酸。有一个段子说,“你不要大声责骂年轻人,因为你辛辛苦苦培养的人可能会立刻辞职的。但是中年人,你可以往死里骂,尤其是那些有房贷、有车贷、有孩子的、有老人的”。虽然只是一个段子,可是这反映的现实让人很扎心,在这种职场嫌你老,退休嫌你早的年龄,的确会面临着各种特殊的对待。

02裁员大潮

2017年,华为要劝退34岁以上部分老员工的消息被传开,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产能已经到了瓶颈。早在2011年,富士康郭台铭就宣布,计划最多10年时间,将用机器人取代80%的人力。顺丰和京东都已布局无人配送的市场。近几年大量银行从业人员下岗,因为,ATM机已经被移动支付渐渐取代,银行业务办理也正在被自助办理取代。在物联网、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下,2018年的裁员大潮已经不可避免的发生了,京东、知乎、锤子、ofo小黄车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裁员,每一家的裁员尺度如此之大,不免让人心惊胆战。

03中年人的崛起,遇到挫折也是成功的机遇

在中年危机和裁员大潮的双重打击下,我们到底该如何应对呢。那一年,有个44岁的中年人,在炎炎烈日下骑着一辆破旧的三轮车,载满了橡皮、作业本、铅笔、汽水和冰棍,奔波在送货路上。可是当他发现一个儿童营养品的代理机会时,他毫不犹豫的东拼西凑,开启了创业的路,因为他意识到这是他告别这种吃苦却不赚钱的唯一机会,他就是娃哈哈集团创始人宗庆后。

1999年初,马云第三次创业失败,当时他35岁了。他受够了在政府企业做事束手束脚、畏首畏尾,也不甘心受制于人,于是推辞了新浪和雅虎的邀请,决定回杭州创业,就在离开北京返回杭州之前,马云和他的团队去了趟长城。说是游玩,但气氛一直沉重,没人能高兴起来。有一人突然号啕大哭,对着长城大喊:“为什么!为什么!”。离开北京的那个晚上,大家一边唱着《真心英雄》,一边抱头痛哭。在35岁同样遇到了挫折的马云,就这样开启了杭州创业的征程,创办了阿里,从此之后的成就我就不多说了。

04世上没有铁饭碗,只有铁饭碗心态的人

在职场稳定下来的人,会慢慢进入老油条的状态,很少进入每天绷紧的状态,特别是国企,泡着茶、刷个新闻,电脑一开一关,一天就过去了。有句话说的好,你可以不跳槽,但是一定要有跳槽的能力。当前工作的努力,是决定下一份工作待遇的关键。改革开放之后,军队开始裁人,任正非就是其中一位。人工智能时代,银行开始裁人。世上没有绝对的铁饭碗,军队银行尚且如此,其他的行业就更不用说了。

05保持学习的热情

在职场中,切记不要过度依赖自己的经验,要保持持续学习的能力。学习相当于是补充发动机的燃料,而经验是发动机中已有的燃料,若不持续学习,总有一天你的燃料会用完。

诺基亚总裁,曾说过:“我们什么都没有做错,可我们倒闭了。”。马云说,任何一次机遇的到来,都必然要经历“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最后是“来不及”。只有拥抱变化,不断的去学习,才能避免诺基亚的结局,才能避免来不及的后悔。

也许有人已经失去了学习的热情和精力,可是你若想想你的各种贷款、信用卡,想想来自各种高校的年轻人,想想自己被裁后的生活,那么你还会如此吗。之前有一个老人60岁了,他想学小提琴,别人就说你都这个年纪,学这个有啥意义。于是他就放弃了,当他95岁那年,他后悔的说到“若当时开始学小提琴,我现在就已经弹了35年的小提琴了”。

06为自己做短期和长期的职业规划

人是需要目标和方向的,而且短期和长期都要有,这样才不至于走歪,才不至于当你意识到某个技能的重要性时已经晚了的情况。当你具备你所需要的能力和实力后,就无惧于裁人、中年危机了。用长远目标,指导短期目标,一点一点往前走,这样处于不断进取的状态。有句话说得好,有鸿鹄之志的人,一定会比井底之蛙更出色,因为,他们更自律,也更坚定,更容易实现目标。

你可能感兴趣的:(35岁是一个尴尬的年龄,该如何挺过中年危机、裁员大潮这双重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