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八、滇桂黔支脉

(一)概况

中国西南部地区的滇桂黔,古为百越(西瓯、骆越)、百濮、笮、僰、夜郞各族居地,后又有氐羌、南蛮等族人迁入,还有壮、苗、侗、藏、瑶、黎、彝、白、羌、傣、哈尼、傈僳、佤、拉祜、纳西、景颇、布朗、阿昌、普米、怒、崩龙、独龙、基诺、水、仡佬、毛南、京、土家族等。这些兄弟民族能歌善舞,都创造了各具特色的音乐艺术作品,为祖国的音乐文化增添了宝贵财富。

(二)百越分支

凯越分支,包括壮、傣、侗、仫佬、水、毛南、黎等八个民族。他们的民间音乐都采用中国音乐体系。在人种上,都属于海洋蒙古利亚种。

本分支民族的语言都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支,是古代越人的后裔。越人因支系繁多,故称“百越”,早在先秦时代就十分发达的音乐文化。本分支民族的音乐文化则是百越音乐文化长期传承和发展的结果。本分支诸民族的明天音乐大都包括民歌、器乐、歌舞、说唱和戏曲五种体裁。

各民族的多声部民歌虽形式各异,但都把大二度作为协和音程来运用,说明有共同的协和观念。本分支诸民族中有五个民族有自己的戏曲, 产生的年代虽不久远,但都各具自身的民族特色,因而受到人们的喜爱。这些戏曲,一方面同本民族固有的艺术形式相联系,另一方面又受到汉族戏曲的影响。本分支民族音乐的主要采用五声音阶,以徵调式最常见,羽、宫次之,商、角调式较少。民间音乐作品的音调较窄,一般在八度之内,有时甚至不超过五度。旋律线条呈下降型大都从比较高的音开始,逐渐下降到比较低的音结束,采用不同调式的曲调有不同的旋法特点。在节拍方面较少用散板,有板的作品常用二拍子和四拍子,三拍子和六牌子比较少见,节奏的划分比较自由,有均分,前短后长和前长后短等各种不同的类型。但以均分和前短后长,两类为主。歌词的结构一般比较整齐,固大部分声乐作品的结构也比较整齐。多声部音乐作品,特别是多声部民歌已支声、旋律加持续音为主要的织体形式。

本分支值得注意的音乐现象有二:一是多声部民歌,一是铜鼓

(三)氐羌分支

本分支包括彝、傈僳、纳西、景颇、哈尼、拉祜、阿昌、普米、怒、崩龙、独龙、基诺、羌、佤、布朗、昂德族等16个民族。他们都采用中国音乐体系。本分支诸民族大多居住在云贵高原西部。本分之民族的民间音乐都包括民歌,舞蹈,器乐,三种体裁,有的民族还有说唱和戏曲。民歌大多都按题材分类,叙事歌和仪式和两类体裁特别发达。

氐羌分支诸民族的音乐作品,主要采用五声音阶,包括无半音五声音阶有半音五声音阶两类,前者多见,后者罕见。本分支民族音乐的旋律和特征与秦晋之脉有近似之处。在两者之间能发现一些相近的旋律。前短后长的节奏型在本分支民间音乐中极为常见,是本分支音乐的一大特点。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