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医学的理论探讨 之二——从科学结构看多元性

上一篇:多元医学的理论探讨 之一 ——从科学方法论看

科学是人发起的实践,试图认识世界,以改进自身福祉。科学反应了人的品质,反应了人的思维模式,反应了人和技术体系的关系,反应了人的努力和相应的回报。

所以科学大致可分三层:核心层是通用的准则,比如满足数学和逻辑,要做到实证,为了提升科学效率,还要做到严谨、求实、开放合作等;中间层是科学模式,或科学方法,即对研究对象的不同看法,和因此形成的不同的方法论、技术手段、规范等;外围是科学成果,是相应科学方法和科学模式的产出,比如牛顿三大定律,和据此发明的宇宙飞船,比如中医的元气理论,和因此发展的处置方法。

越是核心,越反应人的品质,越是统一,越往外层,越是分化,越体现物的特性。所谓人的品质,是任何时代,解决任何问题,都表现的那些特性,比如聪明思索,积极进取,挖掘时代的最大可能性,坦诚的态度,求真务实,谦卑开放等等。越是外层,越要结合每个人的思维模式、所处的时代、所面对的对象、所要解决的问题,而具体展开,变得分化。

所有科学都要求实证,中西医都要求实证,但科学方法可能不一致,对应的实证方法也不应当一致,科学成果更会表现明显差异。

这就是科学多元的机理。

现代科学成果往往是基于物质的存在,是中性的无思想的,西医和中医都可使用(虽然它们现阶段主要服务于西医);科学方法是指令科学活动应该如何开展,中医可以借鉴现代科学,也可不予采纳;科学精神却是所有的科学应当遵循的,所以中医应该做到可实证。

废医论者坚持认为,真正的科学只有一种,就是物理学这样的在实验室展开的探索活动,西医还有经验成分,需要不断改进,中医根本不是科学。他们推论道:“世上要么西医符合科学,要么中医符合科学,要么两者都不符合,而断没有两者都符合的道理。”这就是对科学的片面理解,科学要求实证,但实证不等同于“实验室证明”,实证的意思是可复现、可证伪,是实践证明,并没有限定具体方法,没有要求概念的内涵清晰,没有要求逻辑推理,没有要求在实验室展开。

中医也要满足逻辑,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我们应当明白,现在阶段的逻辑还不够,充满着现代科学的气息,主要基于物质,不一定多么适合中医,还需要发展基于生命的逻辑。

中医更要满足数学,但中医领域的数学不能应用于具体细节,比如准确地反应胃部的尺寸,而应当着眼于最终结局,即取得更满意的效果,和这个目标出发的,整个过程的数学保证。

总结,中医应该满足科学准则,用什么方法研究,就没必要过多指责,涉及文化、时代环境、研究者意愿、历史路径等等诸多因素,不应要求大一统。这就是说,应当允许不同于西医的其他科学模式存在,只要它能满足科学的准则。

你可能感兴趣的:(多元医学的理论探讨 之二——从科学结构看多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