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周开始,陆续听陶娅老师讲亲子时间管理。前面几讲一下澄清了几个概念,尤其是拖拉磨蹭,拖拉磨蹭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走出拖拉磨蹭的泥沼。我也在梳理自己家里的场景,准备把这些现象连连看吧!
一、问题场景实况再现
场景一:快点!
你怎么这么慢!长大了也磨蹭!快点穿衣服,快点把你的作业做完,快点……慢慢的孩子也不着急了。对自己的事情没有规划。
场景二:等会儿
做完作业,孩子立马起身要去玩。我说“你把书包收拾好,省的明天找不到东西。结果她说”等会儿“就玩别的去了。这个属于没有兴趣的事情。
场景三:我不想
有的时候在外面玩儿,我们走在路上的时候,为了锻炼她的数学能力,我会跟她一起算车牌,比方说尾号3456的车牌,我会挑3个数字,比如3+5+6等于几。一开始,她还很感兴趣,算的多了就说“我不想!”后来,就有点儿不乐意玩了。
场景四:我又没让你这么做!
女儿那天回来问我:“敬礼( jing)还是进(jin)礼?”我意识到,她前鼻音和后鼻音学习的不牢固,就给她列举了可能考的一串词组,如敬礼、镜子、前进、金子等等,女儿和我做得很好,互动的也不错。因为临近考试了,晚上听故事时,我突然又觉得“高兴、欣喜”等词组,估计也是存在一样的问题。我就又找来白纸,列了十几个,怕她不爱做,我采取了判断对错的形式,觉得可以游戏着做。没想到,拿给女儿,女儿的动作是拿起铅笔,把它们全划花了,还说”我又没让你出题!”气的我简直七窍生烟。
场景五:你觉得我写得怎么样?
听写词语,孩子本身就爱写一个,问一遍:“妈妈你觉得我这个字写的好不好?”有时自己觉得不满意,会擦掉重新写。我有时还会说:这个“用”太胖了,这个“我”字这边的斜勾得再长一点……
可能给孩子带来不小的压力。其实孩子在他们班不错的。
场景六:睡觉前的兴奋互动。
9点半读完一个故事,没有时间讲笑话,让她准时睡觉。结果孩子几乎平静了,我又提起捐书的事,引发她又折腾十多分钟。后来,老公告诉我,我不在家,孩子听话,入睡比较快。我经常不专注,导致孩子常常跳跃和兴奋。
场景七、磨蹭和不专注是我的问题。
晚上睡觉,不注意时间把握,经常催孩子喝奶、洗脚、刷牙。结果发现她收拾好了,我自己还差好多事情没完成。
场景八:妈妈,帮我穿衣服
早晨起床,女儿说“妈妈,帮我穿衣服,我没力气……”我说“自己来!”爸爸直接上手帮忙。
二、对策和践行连连看
现在听完老师讲课,我也在反思,其实孩子做得够好了,自己是不是过分焦虑了?因此针对以上问题,我也想了解决办法:
对策一:告知明确时间,培养时间概念
告知孩子什么时间要干什么事情!我们七点半出门,现在是七点一刻,还有十五分钟,我们要完成……用这种方式,孩子好一些。
对策二:耐心
允许她有一定空间,但还没完全做到,但有时还要唠叨。想办法把收拾书包成她感兴趣的事情。
对策三:放轻松,别见缝插针
以前走路、购物都免不了要让她算术,以后给孩子喘息的机会,享受与孩子相处的时光。不要太实用主义。
对策四:不再过多加码
提前定量。这两天考完试开始休息。我开始跟她说,今天要阅读1小时,然后弹琴,家里的工作是给鱼换水。其他的事情你自己处理。她很高兴。昨晚回来,她告诉我,三件事情我都干完了。今天早晨给她读《西游记》,她没听够,竟对我说”妈妈每天阅读1小时,还不够,你再读一个故事给我吧。我也采用此项办法,和她约定今天的工作,比如弹琴等。晚上竟然问我,妈妈你对我的工作还满意吗?我好意外,她竟然有些喜欢这种方式了。
对策五:用放大镜找优点。
充分肯定孩子的成绩,用耐心和爱心,让她体验成功的喜悦和经验,培养更多兴趣。
对策六:以身示范
身教大于言传。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自己加大对时间管理的学习和践行,做个好榜样。
场景七:不包办,分解动作。
事情不包办,把复杂的问题分解一下再让孩子去练习。比如今天去看电影,孩子撕薯条包装纸,一下没撕开,“妈妈你帮我撕”。我就给她示范了一下,就是这样撕一个小口,剩下的我交给她去做。
场景八:不苛求
要跟孩子有情感互动,不把每件事看的那么重。
三、学习感悟
听完这个课,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我遇到的问题,不是个性化问题,也不是我不够好,而是很多父母的共性问题。自己要对孩子忍一忍,也要对自己宽容一些。
现在从孩子睡眠开始一点点践行,自己也一点点纠正自己的问题和不足。
我们朝着认准的美好生活去努力,然后把一切交给时间,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