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舞狮文化在历史上源远流长,在汉代时就有舞狮的记载,唐代已有被称为“太平乐”的宫廷舞乐狮子舞,因为狮子被认为是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舞狮的活动在民间广泛流传。
五代十国后,舞狮的风俗由中原流传到岭南地区,于是有了南狮和北狮之分。
在表演艺术上,北狮重形,造型酷似真的狮子,注重灵活的动作,北方狮头以真狮为模,风格写实,威猛庄严;
南方狮头以拟人化脸谱化为特征,装饰丰富、艳丽祥瑞。舞动起来鼓乐激昂,雄壮威武,所以南狮又有“醒狮”之称。
每逢喜庆节日,或重大的活动,必然有醒狮助兴,这个传统历代相传,经久不衰。
那么何为醒狮呢?
醒狮,原名为瑞狮,意为吉祥如意,是佛山民间独有的庆祝方式。
直到鸦片战争的战火蔓延到这片南方之地,因为“瑞”字方言谐音“睡”,具有民族忧患意识的佛山人便将其改为“醒狮”,从此,“有华人之处,必有醒狮”,这成为了扬民族之威,立中国之魂的重要仪式。
醒狮突出一个“醒”字,在动作上讲求威武灵活,凡学舞醒狮者,必先学拳,使其动作刚劲有力,步伐稳固,落地生根。而醒狮最重要的道具即为狮头,与追求形似的北狮不同,醒狮更注重神似──无论是高昂的独角还是脸谱般的油彩,都在告诉人们,醒狮头为先。
关于醒狮,在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在远古时期,广东南海一带发生了瘟疫,死人无数,这时出现了一只神兽,神兽走过的地方,瘟疫全部消失了。
为了报答神兽的恩情,乡民们便用竹篾和纸,扎成神兽的样子,配合鼓乐舞动,以表示礼祀之心。
因为神兽的模样酷似传说中的狮子,因此又被乡民们称为“瑞狮”,而“瑞”在粤语中和“睡”是谐音,叫“睡狮”不吉利,为了避讳,加上“瑞狮”也暗喻着驱邪镇妖的寓意,便将“瑞狮”改为了“醒狮”。
传统舞狮比赛讲究的是睡,醒,惊,疑,喜,怒,跳跃翻滚,狮头狮尾的配合。
醒狮是融武术、舞蹈、音乐等为一体的文化活动。表演时,锣鼓擂响,然后由两人扮演一头狮子耍舞,主,狮子动作有“睁眼”、“洗须”、“舔身”、“抖毛”等。
主要套路有“采青”、“高台饮水”、“狮子吐球”、“踩梅花桩”等。其中“采青”是醒狮的精髓,有起、承、转、合等过程,具戏剧性和故事性。“采青”历经变化,派生出多种套路,广泛流传。
"采青"历经变化,派生出多种套路,广泛流传。遂溪醒狮在表演上从传统的地狮逐步发展到凳狮,由凳狮又发展到高台狮、高竿狮,由高竿狮又发展到桩狮。
桩狮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大,如增加了走钢丝、腾空跳等表演类。最高的桩接近3米,跨度最大达3.7米,充分体现了"新、高、难、险"的特色,被誉为"中华一绝"。
跨界创新,常常能带来令人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在凝聚了无数能工巧匠智慧的创作中已经无法考证是哪一位率先想到要把刘备、关公、张飞等《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人物扎进狮头,也不知是哪个聪明的工匠想到借鉴戏剧艺术中的脸谱来打造狮子的五官,又是谁想到要绘制丰富多彩的纹样……
醒狮颜色主要有黄色、红色、黑色、彩色、金色和紫色,其中最为经典的广州醒狮色多半是黄、红、黑三种传统色。其他颜色是后人为了增加醒狮的观赏性增添的。
每个颜色也有不同的寓意:黄色被称为刘备狮(刘备曾为帝皇),象征仁义、皇家贵气;红色被称为关公狮(关羽)以忠义著称,同时关公还被中国信奉为武财神,象征忠义、财富及胜利;黑色醒狮被称为张飞狮(张飞个人非常勇猛好斗),象征着勇猛、霸气。
只有亲身经历才能懂原来每一个舞狮人背后都经历了这么多艰辛和汗水!
因为你不舞狮,你不清楚舞狮的乐趣。
因为你不舞狮,你不清楚穿着舞狮服装是有多帅。
因为你不舞狮,你不清楚锣鼓镲发出的声音是多振奋人心。
因为你不舞狮,你不明白舞狮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努力!
因为你不舞狮,你不清楚狮兄弟之间的感情。
因为你不舞狮,所以请你们尊重这些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我们看过喜庆的节日里,舞狮人以精彩的表演引来全场的喝彩和瞩目;我们也看过在精湛的表演力,舞狮人的那种威风八面和游刃有余;
但我们却不曾知道,正是他们的日夜苦练、让这门传统艺术得以传承和发扬,让我们到今天都还能看到这么精彩的醒狮表演!
老天不负苦心人,年深月久妙自出。
为梦想而奋斗的人 让我们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