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设计模式 ?有什么作用?,有哪些好处?

设计模式(Design pattern):是针对设计问题的通用解决方案。

使用设计模式:可以把它应用到特定的应用中,用于解决相似的问题。

使用设计模式是为了可重用代码、让代码更容易被他人理解、保证代码可靠性。

真正理解什么是设计模式,就是要透彻理解OO的四大要素:封装、继承、多态和关联。其中核心是封装的概念。

常用设计模式的一些优缺点
1 简单工厂模式(Static Factory Method)
适用场景
工厂类负责创建的对象比较少。
客户只知道传入工厂类的参数,对于如何创建对象(逻辑)不关心。
由于简单工厂很容易违反高内聚责任分配原则,因此一般只在很简单的情况下应用。

优点
工厂类是整个模式的关键。包含了必要的逻辑判断,根据外界给定的信息,决定究竟应该创建哪个具体类的对象。

通过使用工厂类,外界可以从直接创建具体产品对象的尴尬局面摆脱出来,仅仅需要负责“消费”对象就可以了。而不必管这些对象究竟如何创建及如何组织的。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和权利,有利于整个软件体系结构的优化。

缺点
由于工厂类集中了所有实例的创建逻辑,违反了高内聚责任分配原则,将全部创建逻辑集中到了一个工厂类中,它所能创建的类只能是事先考虑到的,如果需要添加新的类,则就需要改变工厂类了。
当系统中的具体产品类不断增多时候,可能会出现要求工厂类根据不同条件创建不同实例的需求。这种对条件的判断和对具体产品类型的判断交错在一起,很难避免模块功能的蔓延,对系统的维护和扩展非常不利。
这些缺点在工厂方法模式中得到了一定的克服。
2 策略模式(Strategy)
适用场景
多个类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每种表现形式可以独立成单独的算法。
需要再不同情况下使用不同的算法,以后算法可能还会增加。
对用户隐藏算法逻辑。
优点
每个算法单独封装,减少了算法和算法调用者的耦合。
合理使用继承有助于提取出算法中的公共部分。
简化了单元测试。
缺点
策略模式只适用于客户端知道所有的算法或行为的情况。
策略模式造成很多的策略类,每个具体策略类都会产生一个新类。不过可以使用享元模式来减少对象的数量。
3 装饰模式(Decorator)
适用场景
需要扩展一个类的功能,或给一个类添加附加职责。
需要动态的给一个对象添加功能,这些功能可以再动态的撤销。
需要增加由一些基本功能的排列组合而产生的非常大量的功能,从而使继承关系变的不现实。
当不能采用生成子类的方法进行扩充时。一种情况是,可能有大量独立的扩展,为支持每一种组合将产生大量的子类,使得子类数目呈爆炸性增长。另一种情况可能是因为类定义被隐藏,或类定义不能用于生成子类。
优点
Decorator模式与继承关系的目的都是要扩展对象的功能,但是Decorator可以提供比继承更多的灵活性。
通过使用不同的具体装饰类以及这些装饰类的排列组合,设计师可以创造出很多不同行为的组合。
缺点
这种比继承更加灵活机动的特性,也同时意味着更加多的复杂性。
装饰模式会导致设计中出现许多小类,如果过度使用,会使程序变得很复杂。
装饰模式是针对抽象组件(Component)类型编程。但是,如果你要针对具体组件编程时,就应该重新思考你的应用架构,以及装饰者是否合适。当然也可以改变Component接口,增加新的公开的行为,实现“半透明”的装饰者模式。在实际项目中要做出最佳选择。
4 代理模式(Proxy)
适用场景
远程代理,为一个对象在不同的地址空间提供局部代表,这样就可以隐藏一个对象存在于不同地址空间的事实。
虚拟代理,是根据需要创建开销很大的对象。通过它来存放实例化需要很长时间的真是对象。
安全代理,用来控制真实对象访问时的权限。
智能指引,是指当调用真是的对象时,代理处理另外的一些事情。
优点
职责清晰,真实的角色就是实现实际的业务逻辑,不用关心其他非本职责的事务,通过后期的代理完成一件完成事务,附带的结果就是编程简洁清晰。
代理对象可以在客户端和目标对象之间起到中介的作用,这样起到了中介的作用和保护了目标对象的作用。
高扩展性
缺点
在客户端和目标对象增加一个代理对象,会造成请求处理速度变慢。
增加了系统的复杂度。
5 工厂方法模式(Factory Method)
适用场景
工厂方法模式是new一个对象的替代品,所以在所有需要生成对象的地方都可以使用,但是需要慎重地考虑是否要增加一个工厂类进行管理,增加代码的复杂度。
需要灵活的、可扩展的框架时,可以考虑采用工厂方法模式。
工厂方法模式可以用在异构项目中,例如通过WebService与一个非Java的项目交互,虽然WebService号称是可以做到异构系统的同构化,但是在实际的开发中,还是会碰到很多问题,如类型问题、WSDL文件的支持问题,等等,从WSDL中产生的对象都认为是一个产品,然后由一个具体的工厂类进行管理,减少与外围系统的耦合。
可以使用在测试驱动开发的框架下,例如,测试一个类A,就需要把与类A有关联关系的类B也同时产生出来,我们可以使用工厂方法模式把类B虚拟出来,避免类A与类B的耦合。目前由于JMock和EasyMock的诞生,该使用场景已经弱化了,读者可以在遇到此种情况时直接考虑使用JMock或EasyMock。
优点
良好的封装性,代码结构清晰,减少模块间的耦合。
工厂方法模式的扩展性非常优秀。
屏蔽产品类。
工厂方法模式是典型的解耦框架。
缺点
使用者必须知道相应工厂的存在。
每次增加一个产品时,都需要增加一个具体类和对象实现工厂,是的系统中类的个数成倍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系统的复杂度,同时也增加了系统具体类的依赖。
6 原型模式(Prototype)
适用场景
某些结构复杂的对象的创建工作;由于需求的变化,这些对象经常面临着剧烈的变化,但是他们却拥有比较稳定一致的接口。
一般在初始化的信息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克隆是最好的方法。
优点
隐藏了对象创建的细节。
提高了性能。
不用重新初始化,动态获得对象运行时的状态。
缺点
适用性不是很广。
每一个类必须配备一个克隆方法。
配备克隆方法需要对类的功能进行通盘考虑,这对于全新的类不是很难,但对于已有的类不一定很容易,特别当一个类引用不支持串行化的间接对象,或者引用含有循环结构的时候。
7 模板方法模式(Template Method)
适用场景
适用于子类中有重复的代码,可以把重复代码提取出来,放到父类中。
优点
提高代码复用性。
帮助子类摆脱重复的不变行为。
缺点
考虑不全面统一出现问题。
好处
重用性

扩展性

灵活性

结构型设计模式:松耦合

避免了客户端环境与产品对象复杂的构造逻辑耦合

你可能感兴趣的:(笔记,设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