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述而》第十八章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我的理解:以现有文献资料,“雅”最早出现于战国金文,《说文》认为其本意为“乌鸦”。后来假借为“正确的、规范的”,又引申为“高雅、文雅”。何时假借、何时引申,我没有找到字形字义演变的“线路图”,也就无法作进一步的解析,只能从古注来确定它在本章的含义——几乎所有的古注都认为“雅”是“正”义,“雅言”即为“正言”。简单跟从没问题,但真理又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因此我们还需要一个无可辩驳的证据。《尔雅》是现有文献中第一部字典,字典的作用就是正音、正义,所以这里的“雅”就应该解释为“正”。“尔”为“近”义,“尔雅”即为“接近正确”,可以看出《尔雅》的作者极为谦虚。《尔雅》成书的年代上限不会早于战国,下限不会晚于西汉,因此我们可以推知在《尔雅》成书当时及之前,“雅”均为“正”义,无“高雅、文雅”义。第二,咱们来说说这章的句读问题(断句)。《论语集释》引《群经评议》说:“《论语》文法简质,此章既云‘子所雅言’,又云‘皆雅言也’,于文似复,盖由经师失其读矣。此当以‘《诗》、《书》’断句,言孔子诵诗读书无不正言其音也。‘执礼’二字自为句,属下读。执礼,谓执礼事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现在的断句不对,应该这么断句:“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因为现在的断句有重复啰嗦之嫌——前头说“子所雅言”,句末又说“皆雅言也”。我赞成这个观点,既然孔子所说的“雅言”包括《诗》《书》和执礼,后面的“皆雅言也”的确没有必要再讲。按照新的断句,意思就变成:孔子所讲的正言,《诗经》《尚书》即是(为孔子所编订)。执行祭祀、结盟等礼事之时(所讲的话)均为正言。

      言语意旨:这句话肯定是孔子的弟子说的,但不知道是哪位。他想告诉同门的是老师所讲的正音正义均以他删定的《诗经》《尚书》为依据,这与我们现在的普通话必须以北京方言为标准音是相似的。六经除了《诗》《书》还有《易》《礼》《乐》与《春秋》,为何这里没有例举?我这里试作简要分析:《易》是宇宙全息,包罗万象,不仅是正音、正义;且《易》的卦辞与爻辞均为文王被囚禁羑里时所作,语言表述有诸多隐晦,不应作为正言的依据;第三,《易》的《系词》《彖辞》《象辞》等“十翼”均传为孔子所撰写的学习《易》的心得体会,并非如《诗》《书》为先圣所传,故一向谦虚的孔子不会把《易》作为正言的依据。同理,《春秋》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十六年,为孔子同期作品,虽经孔子编定,但不会作为正言的依据。《礼》是做出来的,《乐》是演出来的,自然不可能是正言的依据。所以后文举例说明“执礼,皆雅言也”,即在执行礼仪活动时,必须使用标准的语音和语义。

      知行合一:大家不要误解,以为孔子平时说话都是一板一眼,他也是普通人,日常生活中大概率也会和学生、同事、家人开个玩笑啥的。这句话是要告诉我们,正式场合正式文书必须使用正言,正言的依据就是《诗经》《尚书》。我们现在正式场合的用语有没有依据?除了基本格式要求外没有任何依据。当然公文表述需要严谨而没有歧义,这也是行文的应有之要求。只是多为约定俗成或是依领导喜好,没有具体用语规范可供遵循。尤其在民间祭祀、婚礼等活动时,用语更是俗不可耐,近年出现的网络词汇也进一步把“俗”降到的无法接受的地步,令人担忧。复旦大学王德峰教授演讲中说了这么一段话很值得玩味:“思想从来都是旧的,智慧 都在古代。我王德峰写的哲学专著,大家不必去看,没什么意思,是我饭碗的需要,评职称的要求,动不动就几十万字。想想看老子《道德经》才多少字?五千言!我写一篇哲学论文要一万多字,是《道德经》字数的倍数,但它毫无意义。我知道只有两个人看,一个是我,一个是编辑。发表之后记录在案,年终要考核,某某发表了多少学术论文......想想看,一部老子《道德经》,中国世世代代的知识分子不断地对它重加注释、重加阐发,研究《道德经》的著作已经汗牛充栋,将来还会继续增多。所以我们讨论一个民族的思想,要从他的渊源开始,思想的起点开始......”这段话很直白,大家能看懂啥就看懂啥,无需我作任何评论。

       不懂文言,成为大家读《论语》的最大障碍,想来的确悲哀。其实更大的悲哀是内心的排斥与否定——学文言并非难事,只要心里需要,母语学习不可能成为障碍,更大的障碍源于内心对传统文化的否定与排斥——现在是高科技时代,几千年前的东西还有什么用?在这个思想基础之上,读《论语》就真成“假大空”了,完成任务式、磨洋工式、喊口号式、夸夸其谈式......说得很好听,做得很难看——《论语》分享洋洋洒洒,一遇到事情,所有的欲念、妄念全都出来了。什么叫知行合一?《诗经》《尚书》是“雅言”,孔子在主持仪式的正式场合就都把它用上去了,这就是知行合一。《论语》没有一句话是讲大道理的,全都在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读了能做,就是知行合一,就是真智慧,否则只能是“口头禅”而没有任何意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述而》第十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