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心理|培养高情商的孩子

【音频文稿】



1

大家好, 这一期音频将为你讲述的书是《培养高情商的孩子》。

生活中,我们经常碰到这样的场景,比如,妈妈着急上班,孩子却磨磨蹭蹭,说自己只想呆在家里玩,不想去幼儿园。妈妈说不可以呆家里,孩子一屁股坐到地板上,放声大哭。再比如家长带孩子去了超市,孩子看到某个喜欢的玩具,撒泼打滚非得让买。但是这周已经没有玩具的预算了。发生这些情况,大部分家长总是急着让孩子听自己的话,告诉孩子必须去幼儿园,或者硬生生把孩子从超市抱走,告诉孩子这周绝对不会再给你买玩具了。

我们急于让孩子改正自己的错误行为,却对背后发生的情绪不理不睬。甚至会直接开口否认孩子的情绪,多大点事儿啊,有什么哭的。这样做直接导致了孩子情商低,缺乏处理自己负面情绪的能力,碰到压力时,通常也缺乏变通能力。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负面情绪呢?有哪些方法和技巧,既能让孩子情绪恢复正常,又能让孩子行为也正确?读完这本书,你将会得到答案。

本书作者约翰·戈特曼,是美国华盛顿大学心理学教授,美国心理治疗师眼中最具有影响力的十位心理治疗大师之一,与荣格齐名。戈特曼被媒体誉为“婚姻教皇”,著有畅销书《幸福的婚姻》。不止如此,约翰·戈特曼从事关于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也长达20多年。我们今天要解读的这本书,就是作者20多年来的研究成果。作者用通俗的语言,丰富的案例告诉我们,忽视、压抑孩子负面情绪,会影响孩子的情商发育。父母应该做孩子的情绪训练师,引导孩子学习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而且要从婴儿期起,就对孩子的情绪给予关注,这样孩子才会拥有高情商。

好了,事不宜迟,我们马上来学习一下这本书的具体内容。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孩子的负面情绪得不到重视,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养育模式;接着我们来学习下培养孩子高情商的具体方法,也就是做孩子的情绪训练师;最后,我们来了解下,在使用情绪训练法时,有哪些需要避免的雷区。

2

我们先来看孩子的负面情绪经常被忽视,甚至被指责,这背后暴露了什么样的养育模式呢?

生活中,你应该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孩子在生气,或者难过地哭了,父母不会对这些负面情绪给予任何特殊的关注,认为这些负面情绪没什么大不了,然后让孩子继续做其它事情。也可能会做个鬼脸之类逗逗孩子,或者摸摸孩子脑袋,这事就算过去了。当然,也会有一些父母,在生气的孩子面前哈哈大笑,认为孩子生气或哭的样子很可爱。

这类父母,作者称为忽视型父母。忽视型父母对孩子的消极情绪经常视而不见,或者看到了,却认为孩子的情绪是不理智的,没必要把孩子的负面情绪当回事儿。忽视型父母认为关注负面情绪,对解决问题,也就是消除让孩子哭泣的根源,也并没有什么帮助。

这种认识,就会导致我们太多父母认为情绪没有意义,只要能解决问题就可以了,然后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在问题上。我们生活中也经常能碰到这种场景,比如孩子手里的玩具,被其他小伙伴抢走了,家长可能会帮孩子要回来,也可能会重新买一个,或者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很少有家长会说,妈妈理解你的心情,你很伤心对吗?

父母经常性的忽视孩子的负面情绪,对孩子会有什么样的消极影响呢?孩子会认为自己不应该有负面情绪,只有每天开心快乐才是正常的,所以会经常和自己的负面情绪处于对抗状态。同时,也会越来越压抑自己的负面情绪。既然没人在意,说出来有什么用呢?很多父母发现孩子越来越难沟通,问什么都闭口不答,或者 敷衍了事,说一句轻飘飘的“都挺好的”,就把话题结束了。这是因为父母习惯性地忽略孩子的负面情绪,孩子自然也会逐渐关闭和父母沟通的大门。

除了忽视型父母,还有压抑型父母。压抑型父母认为眼泪是孩子操控家长的手段,或者是孩子性格不好的表现,所以很难接受孩子的负面情绪。他们会因为孩子出现消极情绪,而批评、指责孩子。比如说孩子哭了,父母可能会说,有什么好哭的,不要忘了你是小男子汉。或者孩子发脾气时,父母威胁恐吓孩子,再闹就揍你。

压抑型父母还认为情绪背后的原因有好坏之分,比如说孩子哭了,原因是想念爸爸,出于“想念”产生的难过,是可以被接受的负面情绪。如果孩子哭了,是因为玩具被妹妹摔坏了。这种情况下的哭,就产生于坏的原因,父母就会批评孩子,可能会说“明明没什么事,有什么好哭的”。

压抑型父母经常批评、指责孩子的负面情绪,这会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逐渐认为之所以产生消极情绪,是因为自己“不够好”。如果自己足够优秀,就不会出现难过、生气等负面感受。另外,父母压制他们正常表达负面情绪,他们会逐渐学会努力隐藏自己的情绪。因为只有不表达,才能让自己获得安全,不会被批评和责骂。这样长大的孩子,很难懂得如何调节自己的负面情绪。

除了我们前面谈到的忽视型父母和压抑型父母,还有第三种错误的养育方式,也就是放任型。放任型父母对孩子的情绪,会表现出无条件的认同,比如孩子发脾气,躺在地下大哭大闹,或者踢家里的沙发,甚至踢人,父母也会表达安慰和同情。而不会告诉孩子,他表达情绪的方式错了,更不会指导孩子怎么正确表达。

放任型父母不懂得指导孩子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也不懂得帮助孩子从情绪体验中学习和成长。他们放任孩子肆无忌惮的表达消极情绪,即使这种表达方式会伤害他人。

在放任型养育方式中长大的孩子,也同样学不会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当生气或难过时,他们缺乏让自己恢复平静的能力。而且,因为父母的过度放纵,还会让孩子在表达情绪时不懂得收敛,在人际交往中,很容易情绪失控,导致他们在保持友情方面存在明显的困难。

听到这里,你已经了解了常见的三种错误养育方式,你可能会问,孩子的负面情绪得不到重视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作者根据20多年的跟踪研究,认为错误的养育方式,最根本的原因来自于我们的原生家庭。书中提到的一位妈妈艾米,小的时候,父母从来不和她谈论感受,总是不停的告诉她笑一个,不能哭丧着脸。久而久之,艾米就养成了隐藏情绪的习惯,一旦需要表达情绪,就会表现出退缩。当艾米有了两个孩子以后,她发现自己也很难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

也就是说,当你的负面情绪,在原生家庭中,长期以来都被忽视、指责或者放任,你很难学会如何面对负面情绪,而且当你有了孩子以后,你也很容易重蹈覆辙。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三种错误的养育方式,忽视型养育方式中,父母认为重要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了解背后的情绪。压抑型父母则会批评指责孩子的负面情绪,认为孩子出现情绪是性格不好,或者为了用情绪控制父母。放任型父母会无条件认可孩子的负面情绪,但从来不告诉孩子如何和自己的负面情绪相处。在这三种养育方式中长大的孩子,都很难学会正确管理自己的情绪。

3

忽视型、压抑型和放任型父母,根源都是在原生家庭中,没有学会如何正确面对自己的情绪。那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只能承受原生家庭带来的消极影响呢?当然不是,接下来我们就聊一下,家长如何成为孩子的情绪训练师,从而培养出高情商的孩子。

什么是情绪训练师呢?情绪训练师是指对孩子负面情绪给予正面关注的父母,并指导孩子用什么方法应对。而且,情绪训练型家长能用积极的眼光看待负面情绪,比如书中提到一位妈妈,当女儿挨骂后冲妈妈回击。妈妈不仅没有生气,还认为女儿很勇敢,能够用自己的方式反抗权威。

如何才能成为孩子的情绪训练师呢?首先要学会为孩子的情绪贴标签。当孩子有了情绪后,告诉孩子情绪的名称,让孩子能够把情绪和词汇对应起来。比如孩子笑的时候,可以告诉孩子,这种感觉是喜悦,开心。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可以问孩子,你在生气对吗?

孩子关于情绪表达的词汇库变得越来越丰富以后,就能够更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感受。书中提到一个小男孩,看到弟弟收到了生日礼物。小男孩很生气,抗议不公平。小男孩的爸爸,不仅没有否认和压制孩子的消极情绪,而且还用准确的词语,给情绪贴了标签,告诉孩子这种情绪叫嫉妒。下次出现同样的情绪,他就能准确识别和表达出来。

父母想成为孩子的情绪训练师,第一步就是要为孩子的情绪贴上标签,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情绪可以被无条件接纳。

为孩子的情绪贴标签之后,还要学会为孩子的行为划定界限,让孩子懂得行为的边界。父母需要让孩子知道,虽然所有的情绪都可以无条件接受,但是行为有好坏之分。

书中提到,可以把孩子的行为划分为三大区域,绿色区,黄色区和红色区。绿色区是鼓励孩子做的行为,比如主动和他人分享玩具。黄色区是虽然不认可,但是暂时可以选择包容的行为。比如孩子重感冒,因为身体难受而发脾气。这种发生在特殊时刻的不良行为,属于黄色区。第三种行为区域是红色区,无论在哪种情况下都不能容忍的行为。比如和其他孩子争夺玩具的过程中,动手打人,或者发脾气时摔东西,或者伤害自己。父母要对这种红色区行为立刻叫停,让孩子重新选择更合适的行为表达情绪。

在设定行为界限后,我们必须注意制止孩子行为时的措辞,要让孩子明白,出问题的不是自己的情绪而是行为。如果父母明确告诉孩子,他有权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而表达情绪的方式是多样的,下一次可以换种正确表达情绪的方式,这样孩子的自尊心就不受到伤害。

当我们给孩子行为划定明确的界限后,孩子会逐渐懂得行为的边界。对孩子们来说,解决问题往往是从区分正确行为和不良行为开始的。

我们给孩子的情绪贴上合适的标签,也为孩子的行为划定了明确的界限之后,接下来最重要的一步,是引导孩子寻找解决方案。

在引导孩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注意让孩子主动去思考解决方案,父母不要着急提供现成的答案,否则下次再发生相似的情况,孩子还是没有能力自己应对负面情绪。

举个书中的例子,比如姐姐的芭比娃娃被妹妹抢走了,姐姐生气之下动手打了妹妹。打人的行为属于红色区行为。这个时候你可以说,妈妈理解你很生气,因为你喜欢的芭比娃娃被妹妹抢走了。但是你动手打妹妹的行为是错误的。你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吗?姐姐在引导下,就会开始动脑筋提出解决方案。

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引导孩子思考解决方案的过程中,父母不要轻易评价方案是好或者坏。因为一旦父母告诉孩子哪个方案好或者坏,孩子就会开始依赖父母的判断,而停止自己思考怎么解决问题。同时,我们要注意让孩子在考虑解决方案时,关注别人的情绪,这样会培养孩子的同理心,让孩子知道自己做什么会让别人伤心、愤怒等。孩子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后,就能更从容的正确应对负面情绪,而不会借助于不良行为发泄情绪。

好了,以上介绍了父母对孩子进行情绪训练的三个步骤,首先为孩子的情绪贴标签,让孩子学会用准确的词语表达情绪。接着,要为孩子的行为划定界限,让孩子明白情绪没有对错,行为却有对错。最后,要引导孩子自己思考解决方案,学会应对自己的负面情绪。能够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情绪的孩子,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情绪复原能力会变得越来越强。而且,在情绪训练中长大的孩子,因为有稳定的情绪和很强的同理心,在与人交往中,就更容易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高情商的人。

4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了常见的三种错误养育模式,以及如何用情绪训练法培养高情商的孩子,最后,我们就来讲讲在使用情绪训练法时,有哪些需要避免的雷区。

首先,最常见的一种错误行为,是父母忽略与婴儿期孩子的互动,也就是1岁之前的孩子。而事实上,这一阶段是培养高情商孩子的第一个关键期。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先来了解下高情商的神经基础。高情商的孩子,主要是因为拥有高迷走神经张力,迷是迷失的迷,走是走路的走。什么意思,研究表明,当孩子还处于婴儿时期,他们体会到的情绪体验,相关的情绪经历,对迷走神经的张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孩子1岁之前,父母够积极回应孩子的情绪,孩子的迷走神经张力就会更大,对身体的情绪调节也会更好。

你可能会问,1岁之前,尤其是刚出生的小婴儿,要怎么回应呢?作者建议可以用模仿式对话和镜子交流法。模仿式对话是指父母模仿孩子的面部表情,孩子看到父母脸上也出现同样的表情,会明白原来我的情绪爸爸妈妈都知道。

当孩子到了6个月左右时,父母可以开始使用镜子交流法,同时用面部表情和语言来表达孩子的感觉。比如孩子难过了,父母可以配上适当的表情,并和孩子确认你现在有点伤心,是这样对吗。尽管孩子还不会回应,但是他们能感受到父母对他们情绪的关注和理解。从婴儿期起,父母就积极关注和回应孩子的情绪,这些体验,会让孩子拥有很强的情绪调节能力。

除了注意在婴儿期和孩子的情绪互动外,还要注意别把情绪训练当做万能钥匙,不分场合的使用。事实上,有些场景并不适合使用情绪训练。

比如说,当有其他人在场时,这个时候父母很难与孩子建立信任感与亲密感。而情绪管理训练法生效的基础,是父母和孩子能充分信任彼此。

再比如孩子犯了严重错误,涉及到原则问题时,这个时候也不适合使用情绪训练法。作者在书中提到自己女儿的例子,有一次家里来了客人,女儿在新买的沙发上画了一道鲜红色的笔印。当作者问女儿怎么回事的时候,女儿说不知道。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两个严重问题,一是破坏公物,二是撒谎。但是因为有其他人在场,作者没有先用情绪训练法,而是先告诉女儿说真话的重要性。当女儿意识到不能撒谎后,作者带着女儿一起清理了笔印。接下来,作者才使用情绪训练法,去和莫莉安共情,告诉女儿,爸爸理解你的情绪。

除了有其他人在场,以及涉及到原则问题时,不适合直接使用情绪训练法,其实当孩子试图用情绪来操控大人的时候,也不适合使用情绪训练法。比如孩子假装哭闹或发脾气,是为了满足自己买某个玩具的要求,这个时候,父母要温柔而坚定的告诉孩子,哭闹并不会让家长改变想法。

总之,父母要从孩子婴儿时期起,就经常回应孩子的情绪,另外注意涉及到原则问题,或者孩子为了达到要求故意哭闹时,不能使用情绪训练法。最后要注意的是,当婚姻发生严重冲突时,父母不要忘记对孩子进行情绪疏导。

有一个研究,对1500个有天赋的加州孩子,进行了长达四十多年的追踪调查。研究者测试他们的心理和智力发展情况,发现父母离婚分居,对孩子造成的影响,比亲人离世带来的影响更严重,长大后这些孩子经受的精神压力更大,离婚的概率也更高。

而进一步的研究又发现,其实让孩子受伤的并不是离婚这件事本身,而是父母间的敌对状态,互相谩骂指责,甚至大打出手的行为。这些行为给了孩子极大的恐惧。而且有研究表明,孩子很容易认为父母争吵的根源,是因为自己不够好。如果在这种艰难时刻,父母不对孩子进行情绪引导,让这些负面情绪积聚在孩子的心里,孩子就很难懂得如何正确应对恐惧、悲伤等负面情绪,也没办法学会安慰自己,这就会影响情商的发展。

所以,当婚姻中出现严重冲突时,请记得和孩子交流,表达对孩子的理解,问问孩子,爸爸妈妈的争吵,或者离婚,是不是让孩子感到失落,悲伤,甚至是恐惧。父母要帮助孩子把心中的负面情绪表达出来。

如果婚姻出现动荡时,父母仍然记得使用情绪训练法,给予孩子关注和同情,这些争吵和矛盾,就不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和恐惧。

通过上述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要从孩子婴儿期起,就积极回应孩子的情绪。同时,当有其他人在场,或者涉及原则问题,以及孩子用哭闹来试图满足自己的要求时,父母不适合使用情绪训练法。最后,很多父母在婚姻发生严重矛盾时,容易忽略对孩子的情绪引导,导致孩子没办法学会,如何正确应对这些负面情绪带来的压力和痛苦,最终影响到情商的发展。

5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讲解的全部内容,下面,我们简单回顾一下。

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很多孩子情商比较低,缺乏情绪调节能力,遇到问题只会大哭大闹,在面对压力时,也很容易崩溃。如何才能提高孩子的情绪控制能力,让孩子变得更坚韧,能够更好的应对压力呢?

在《培养高情商的孩子》这本书里,作者系统介绍了如何培养高情商的孩子。根据内容的逻辑性,我们先介绍了忽视型、压抑型和放任型等三种错误的养育方式,接下来,介绍了如何成为孩子的情绪训练师,最后,介绍了使用情绪训练法需要注意的三个事项。

生活中有常见的三种错误养育模式,忽视型,压抑型和放任型。忽视型父母只关注如何解决问题,不关注孩子的具体情绪;压抑型父母会批评、指责孩子不应该出现负面情绪,这会让孩子在负面情绪出现后,归因为自己做的不够好,从而导致自尊心比较低;放任型父母急于认可孩子的情绪,却从来不引导孩子如何正确表达负面情绪。这三种养育方式,都会导致孩子情商低。要培养高情商的孩子,父母需要学会做孩子的情绪训练师,当孩子出现情绪时,先为孩子的情绪准确贴上标签,帮助孩子丰富表达词汇。然后,为孩子行为划定界限,明确哪些行为鼓励做,哪些行为暂时可以接受,哪些行为坚决制止。接下来,引导孩子主动思考如何正确解决问题。最后,要注意从孩子还是个小婴儿起,就对孩子的情绪给予积极关注,并且,在涉及是非原则问题,或者孩子把哭闹当作是满足要求的武器时,不可以使用情绪训练法。最后,当婚姻出现冲突时,记得关注孩子的情绪,这会让孩子免于受到父母婚姻动荡的伤害。

好了,《培养高情商的孩子》这本书就分享到这里。感谢你的收听,我们下本书再见。如果你有兴趣,可以选择阅读原书,获得更多的新体验,感谢你的收听,我们下本书再见。

撰稿人:柳一一

主播:安然calm

你可能感兴趣的:(壹心理|培养高情商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