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27社交形态

最近在做一款短视频工具类产品,对于工具类产品的短板有了更深的认知,用户忠诚度不高,粘性不大,也就是这个原因,会对于用户留存这个点进行了比较多的思考。

不以用户留存为目的的产品都是过眼云烟。

实现用户留存最大的切入口是社交,让用户产生互动。以前的想法是让用户的迁移成本过大就可以避免这种问题,岷明显想岔了。

实现互动的方式目前能想出来的有这么几种:

1:IM,如微信。由于社交具有很强的网络效应,市场上往往是一家独大,比如国外用的Facebook和WhatsApp,国内的微信以及QQ再强行进入也不具备任何优势,从这点来说的话微信很难被打败可能并不是因为它真的有多优质。散发到另外两点,一是用户对微信的厌倦感加强(生活工具变成工作工具,朋友圈制造出的焦虑感),二是用户的尝鲜好奇心理。从这两点来看的话微信被取代也只是时机以及时间问题,产品的生命周期也是有尽头的,强如王朝也会消亡。重点在于:我来做的话要怎么去取代?

2:话题讨论,如贴吧、微博的超级话题、即刻的广场、知乎的问答。对于这类重点在于前期运营的克制,运营不好,产品的气质属性就会往偏处走,所以,社区往往是最难啃的骨头,需要的时间太长,3/5年如一日。

3:评论区,做的最好的最有新意的是B站的弹幕护体。这是社交最弱的一个切入口,形成关系链的几率如同大海捞针。不过它的主要目的也不是这个,而是增加产品的人气。好的KOL会自带一群忠实粉丝,产品想要实现用户增长的话,这是一个切入口。早期的运营还是要以种子用户为基础,确保自己的“草地”美味无毒。

4、点赞。只能产生单向的互动,针对的是参与感不强的用户,是一个基础性功能。

5、关注。产生关系链的起点,不起眼但是又很重要,让用户从关注转化成聊天是一个很大的难题,用户不可控,除非是目的性很强,如探探、陌陌,针对点为陌生人社交。

做的短视频工具切入点还是不对。

以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06-27社交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