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心理学上的“富兰克林效应”

日更第47天:

恋爱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富兰克林效应”,意思是:相比那些被你帮助过的人,那些曾经帮助过你的人会更愿意再帮你一次。

这一理论,来源于富兰克林曾经做过一件影响世界心理学的事。

在1736年的一天,富兰克林在宾夕法尼亚的议院发表演讲。有一位议员完全反对他的观点,于是也发表了一篇演讲,十分激烈地批评了富兰克林。

富兰克林很想取得这位议员的同意,他在无意中打听到,这位议员的家里正好有一套非常稀有的图书。于是,他十分恭敬地写了一封信,厚着脸皮向这个议员借书。

没想到,这个反对他的议员竟然同意了。富兰克林在还书的时候,很郑重地向这位议员表达了谢意。

几天之后,他们再次在议会厅见面,这位议员表现出了从未有过的友好态度,富兰克林不可思议地说:

“他竟然主动跟我打招呼(以前从来没有过),后来我们谈话,他还表示,任何时候都愿意为我效劳。”

此后,富兰克林和这位议员非常友好,保持了终生的友谊。后世的心理学家由此得出一个结论:

让别人喜欢你的最好方法不是去帮助他们,而是让他们来帮助你。

看到这里,我联想到昨天的事情,是个反例。两个人一起外出去镇上买日常用品,东西很多,他一个人抱着一个大袋子,走在前面。

我手里拎了两个小袋子,看到他很吃力的样子,我追上去,让他把大袋子里的东西,分一点给我提着,他很烦地说:“不要动,再动就把袋子弄断了,我更累,还不好拿!”

我从大袋子里取出一小袋子东西,拿着就跑,只听“腾”地一声,袋子断了,我回头看他一脸恼怒地生闷气:“看吧,我说别弄别弄,断了就好了?”

我心里竟然有点内疚,其实,我也是好心想帮他,却遭了冷遇还内疚。

还有和妯娌相处的感受,我更愿意主动帮了她,而不愿意她帮助我。

每次我在婆婆的厨房里,揉面准备做包子馒头的时候,婆婆看到,总会说让妯娌来帮我,感觉像要妯娌讨好我,让我对她产生好感。可每次听到这样的话,我原本愉悦的心情,就被破坏了,心里顿时有点恼火的感觉。

妯娌真的在婆婆的呼唤中,来了厨房,揉起面团,就感觉像是在和我比赛,很用力的样子,也让我感觉很讨厌。本来打算悠闲地打发时间,做点好吃的,却成了竞赛一样,更让人烦的是,做好了,她还要拍照发群里,煞有介事地告诉人家怎么做怎么做,感觉全程是她做的一样,心里更不爽了。只是说“帮我”,最后成了她炫耀的“边角料”。可能她心里是想讨好我的,但反而让我更不喜欢她。

当我帮她的孩子换尿片、换衣服的时候,我的心情反而是愉快的,很奇怪的现象。

看来,让人喜欢你的最好方法,确实不是一颗热心肠地去帮别人,而是让他们来帮助你。

你可能感兴趣的:(恋爱心理学上的“富兰克林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