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专科毕业,确找到了这么好的工作,怎么做到的?

图片

                          1

这两年养成了定期洗牙的习惯,近期,约了一家美容医院去做超声波洗牙,体验下美容医院洗牙和牙科诊所有何区别。

整个流程就是让你感觉你就是上帝,当然,我并不是为美容医院打广告,这里要和你谈的是接待我的那位小姑娘。

每位顾客做项目都有一位接待员,在等待期间,就与这位接待员聊了起来。

“你们这里环境不错,服务很周到,工作人员也都很有气质。”

“嗯,现在美容行业很火,在技术仪器可能差不多的基础上,大家就比服务啦。我们是美容行业,所以很注重工作人员的形象。”

“是的,你之前学的就是医疗美容专业吗?”

“哦,我学的是会计专业。”

“会计专业可以去做财务工作啊,像学校里的财务部门,也不是很累,还有寒暑假。”

“我是专科毕业,进学校就比较困难了。”(有点尴尬的笑着)

我突然意识到自己有点唐突,感觉很抱歉,补充道,“但不论什么样的工作,最重要的是自己开心快乐。你们美容行业,可以了解很多美容知识,对自己形象塑造,气质提升很有帮助。”

“是的,也能接触到不同层次的人……”

接下来,她与我聊了很多自己工作以来的收获,语气轻快,笑容满面,可以看出她对自己的工作很满意,生活很充实。

每一种职业都有他存在的意义,最重要的是自己感觉开心快乐,幸福满满。

图片


                          2

表妹大专毕业后有幸进入了当地的一家国企,初入职场,工资仅三千左右,不包吃住。当地消费水平较高,再加上人情往来,工资基本月月光。开始她还向我抱怨经理把活都安排给她做,有时周末还得替别人值班。现在谈话的内容变成了,X经理挺好的,虽然有时候给我安排的活多一点,但是能学到东西,做错事他会骂我,同时又会教我如何做,这段时间成长挺大的……

的确,从她的言语中可以看出,她进步了,自己也为之自豪。我问她为何会有如此转变,她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工作总会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你想想,人本来就是向死而生了,开心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为何不让活着的自己多点欢乐呢?

难得她有这般领悟,其实表妹用的是“认知协调”策略。也就是说你的态度要和行为保持一致,才能避免不舒适的感觉。当态度和行为不一致的时候,要么改变态度,要么改变行为,已实现两种力量的平衡。表妹改变了对周围人和事的态度,行为上相比以前也就更为积极了。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显著的优胜劣汰。光从学历这个层面讲,可用一句话形象概括“本科满街走,硕士多如狗”。前段时间看到有招聘信息上写,学生宿舍管理员要本科及以上学历,高校辅导员要求博士学历(还不是“双一流”大学),不禁为自己的学生捏了一把汗。

转念一想,平凡中也可以孕育伟大,为何一定要把高学历作为生活的突破口,或救命稻草?

家庭主妇也能自我实现,有的家庭主妇积累了丰富的育儿经验,出版了宝宝辅食、育儿类的书籍,有的还开通了饮食栏目,有的在带孩子之余学习写作,成了一名网络作家……他们的人生之路并不是从硕士博士开始的,而是有一双善于发现生活美的眼睛,在体验这些美的同时,以某种方式加以记录,与大众分享,开拓新的生活道路。

图片

                          3

学生抱怨学习压力大,同事抱怨工作杂,自己有时也会抱怨生活无意义……但不如意的事情不会跟随你的抱怨而消失,甚至像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

每年高校里学生自杀的案例屡见不鲜,这其中还包括博士研究生。试想,如果亡者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整天被幸福和快乐包围,ta还舍得离开这美好的人世间吗?终究是生活的不如意酿成了昨日的悲剧。

图片

心理咨询流派中,我一直比较赞同的是认知行为疗法的理念。刺激物的出现到行为的产生,这中间认知起着关键性作用。同一事件,不同个体因认知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行为反应。

朋友说他导师是典型的工作狂,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那段时间每天休息3个小时左右,每周开组会也特别频繁,但她精神抖擞,每听到学生汇报中有有用的信息,眼睛就会发光,说“有意思,有趣”。他导师还加入了一个群,群里的规定是每个人每天得干一点跟发文章有关的事,否则就得发个大红包,以此督促自己多出成果。我听着都觉着这生活好累,但他说在导师身上真没看出来,每天都乐呵呵,恨不得再多出24小时。

说实话,要是我,估计早都向学术妥协或者崩溃了。因为人生理想信念不同,故有不同的行为追求。所以说目标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间表,或多或少对自己的人生道路进行了规划,不要因为外界的要求或标准,打乱自己的节奏。生活满意度是自己给的,自己觉得生活快乐就行。


共勉之!

你可能感兴趣的:(她专科毕业,确找到了这么好的工作,怎么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