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宅交友记(一)

12/365(2016.12.16)

#共建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生活#

推荐阅读书目【真实的幸福】

你对理工宅的印象是什么样子的?

1、理工科毕业或尚未毕业

2、深居简出,生活区域以公司、家、为主(在学校则是以食堂、宿舍、教室为主)

2、头发凌乱,不拘小节,带个大大的眼镜(选配)

3、标配一个黑色电脑包,或者还有一个一升以上容量的大茶杯

4、打开微信联系人,人数不超过200

5、跟女生说话会脸红、紧张、甚至会开始结巴

6、不太会闲聊,一旦谈到政治、物理世界或者体育等自己擅长领域的时候,就会开启高弹阔论模式,完全没有理会到对面女生一脸惊诧和无奈

7、潜意识里按照程序猿的观点对世界进行区分,哪个是对的,哪个是错的。

8、不会主动进行有效社交

9、。。。。。。

快来数一数,如果你符合里面的4条及以上,你基本上就被认定为是一个理工宅了。

我就是一个曾经的理工宅,到现在我还记得,小学老师每年都会在我的学生评定里写上,该生学习优异,性格内向,不擅交际。记得那个时候,我好像只跟两个男生在一起玩,一个是我的邻居兼同班同学,一个是比我还要瘦弱的小伙伴(年代久远,已经忘了是怎么成为朋友的)。这就是我的人际交往模式基础模型,简单纯粹。

这个模式基本上维持了30年,虽然在那些年里,我对模式进行了调整,已经可以跟熟人聊很多的事情,能够稍微跟陌生人进行攀谈(坐火车超过8小时的情况),但是整体模式一直在原来的轨迹上不徐不慢的走着,一直到我成为了一个自由职业者的那一天。

在积极心理学的概念里,一个积极的生活需要三个方面的支持,一是积极情绪,二是优势发挥和利他,三是社会支持。

当我决定成为自由职业者的那天起,我的旧的社会支持结构被打破了。我离开了公司,没有了固定的组织支持,没有了旧的通过组织获得社会交际的机会,没有了旧的社会信息来源。我需要打造一个新的社会结构才能够支持起我新的生活,然而,这个道理,我在将近5年之后,才真正搞明白一些。

在最开始成为自由职业者的2年半里,我除了通过各种学习班认识了一些学习心理咨询的同学外,我没有主动去拓展自己的社交圈。(PS:那几年里就认识了几个同学,缺还延续着过去君子之交淡如水的风格,没建立起特别有效的陪伴关系)虽然在学习的道路上不断成长,但是总会感觉生活不快乐,缺了点什么,自己又不知道少了是什么!

人是群居动物,在没有其他人进行足够的陪伴与交流的时候,人会造成心理缺失,同时由于失去评价自己的参照物,再加上获取信息渠道受限导致的信息不充分,会影响人对于很多事情的判断与决定。

故事在2013年底发生了转机,那一年,由于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决定做一件大事,一件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待续)


邹永浩,连续创业者,积极心理学推广者,工学硕士,心理学硕士,生涯规划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企业EAP咨询师,沈阳青惠教育创办人,前华为产品经理,成长型公益组织魔豆计划发起人。微信号,weibozuche。

你可能感兴趣的:(理工宅交友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