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平凡的世界》第四章从心酸的感觉看作者如何刻画孙少平

从前面几章的内容,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个自卑而又自尊、敏感而又坚强、沉浸在书带给他无限美好和无限力量的精神世界里的孙少平。但他给我的感觉却是弥漫在心底的同情和和心酸!

一:热爱关心亲人的孙少平

上一章中润叶塞给孙少平五十斤粮票。在我的潜意识里认为孙少平除了感激和记恩,接下来的一段日子便可以吃得好些,饱些。如果站在作者的角度,似乎也没有多写的什么东西,一笔带过是很自然地也是很合理的。然而作者却用了三四段来写孙少平对于粮票的安排,细心安排的孙少平源于他对家人的爱和关心;作者大段的安排源于自己对孙少平这种爱的刻画。

五十斤粮票,留给自己三十斤“亚洲”和“非洲”(黑馍和黄馍,按我的理解黑馍是用麸皮做的,黄馍是用玉米面做的,白馍是用麦面做的)留了5斤“欧洲”是准备给他亲爱的哥哥的,这里作者用了一个“亲爱的”来总结孙少平对哥哥的感情,为后文刻画这种感情埋下了伏笔。也让读者想看到这种感情是怎样存在的,让学写作者想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刻画的。

十五斤白面是留给年迈的奶奶和幼小的外甥的,十元钱用来给奶奶买药,有剩下的就给自己换点菜票。十六七岁的少年本应是无忧无虑的,是不需要为自己的衣食住行操心的,更不需要为家人的琐碎小事担心,而这所有的一切在孙少平这里是不存在的,细心安排粮票的去处不只体现了他对家人的爱,同时也说明了他是早熟的,他是有担当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试问一个蜜罐里长大的少年,能想到给奶奶买药?把白面留给老人和孩子吃?

读到这里,除了心底的同情,便是氤氲着的心酸和心疼。这种感觉不只是对孙少平的,也是对作者路遥的,更是对那个时代的千千万万的求学少年和少女的。

二:孙少平的求学路是艰难的。

其艰难表现在三个方面,1内心世界里的艰难,贫穷的家庭环境带给他的自卑和敏感煎熬着他的学生生活,艰难着他的学生时代。2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也是他艰难的根本,学习半天,劳动半天,食不饱腹,营养不良使得他劳动时很辛苦,往往每次劳动到背后都饿得头昏眼花,如果不用劳动,不消耗体力,光学习用脑应该情况能好点吧。这两点在前几章已经有了体现。下面着重看第三点。

3:现实里从学校到家里路程的遥远和艰难也是他求学的一个难,作者也用了几大段的文字来叙述。学校离家七八十里地,期间由于山脉的隔断还要上下很长的一段坡路,还得防备时常发生的车祸,庆幸的是他还有金波的自行车可以蹭。作者让读者感到孙少平每次来往一趟这样的路程是艰难的,但对孙少平的安排却是习惯了的坦然。甚至还安排了一个小细节——回家的路上经过曾求学的初中学校时,还特意停下车子,凝望着曾经以为是大世面的学校和镇子,他思绪能飘多远?作者没写,但我们能想象到孙少平肯定想到了县城的高中和他曾刻意走过的县城的各个角落,也许他还想到了更大更远的地方和和模糊在意识里的他所渴盼的地方和生活。

通过这个小细节来反映孙少平对于求知的欲望和渴盼,也给读者留下无限遐想的空间,——这样的孙少平将来能攀多高?能走多远。

三:孙少平将何去何从

这一章的最后几段以孙少平姐夫犯事写到了当时的社会背景。这是一个特殊的时代;这是一个动荡的年代;这是一段苦难的岁月,这样的社会背景,这样的孙少平将对姐夫犯事作何态度?作何行动?作何回应?接下来的第五章我们拭目以待。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平凡的世界》第四章从心酸的感觉看作者如何刻画孙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