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母亲和解

36年前的春天,在父母的期盼下,我出生了。作为家里的第二个孩子,我享受着父母的照顾,哥哥的爱护。可是,一儿一女的喜悦持续不到两个月,父母却迎来了重重的一击。我被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医生预估我活不到3岁。

初出襁褓的我,那时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依然一天天的在长大,咿呀学语,蹒跚学步。脑海中最早的印象,便是四五岁时,每年冬天去不完的医院,打不完的青霉素,苦得难以下咽的中药,以及爸爸妈妈无休止的吵架。

后来,爸爸妈妈把我放在爷爷奶奶家,爸爸下班后来看我,但我却很少见到妈妈和哥哥。小学二年级,爸爸告诉我,他和妈妈离婚了,妈妈带走了哥哥。年幼的我并不知道离婚的概念,我问爷爷奶奶妈妈去哪了,他们告诉我,因为我身体不好,妈妈不要我了,妈妈不要我和爸爸了。

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子,本该在父母怀里撒娇,我却不一样。妈妈不要我了,妈妈不要我了,这句话一直在脑海里盘旋,挥之不去。我变得越来越敏感,这种被抛弃感,逐渐演变成怪罪自己。都是我的错,让妈妈讨厌;都是我的错,让爸爸被抛弃;都是我的错,让这个家不再成为一个家,一切都是我的错。我不想被抛弃,我想在妈妈怀里撒娇,我想让妈妈回来。多少个夜里我喊着妈妈哭醒,眼泪把枕头打湿透。

渐渐的,我产生一个错觉,只要我学习足够好,只要每次考试我都得到奖状,只要老师足够喜欢我,妈妈就会喜欢我,妈妈就会回来。

我慢慢长大,读完小学,读完初中,读完高中,考上大学,读了研究生。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可是,妈妈,一直没有回来。我不再奢望。我把对自己的嫌弃和对妈妈的恨意,埋藏在了心底。毕业工作,养活自己,遇见我的老公,过着顺理成章的生活。但我内心里一直有个声音在提醒我,要去弄明白,妈妈为什么要这么做。

可是,不是所有的事情都会弄明白。当我越执着于为什么的时候,越得不到答案。这种执念太痛苦了,折磨着我每一根神经。但我,始终没有勇气问妈妈一句"为什么"。

直到七年前,我当了妈妈,迎来了自己的孩子。孩子的出生,让我设身处地的体会到作为一个妈妈的不易。孩子的哭闹不止也会让我抓狂;孩子生点小病我会束手无策。养育一个身体健康的孩子都尚且如此手忙脚乱,我逐渐理解当年我的妈妈,在承受着来自家庭和外界双重压力和偏见下,养育一个身患重病的孩子的艰难。她是太累了,才会做出如此决定。虽然她的孩子,这二三十年一直不理解她,她也不去解释,因为,在当下,在那个时候,是她做的能够做出的最佳选择。也正是这个选择,给了爸爸一个人无微不至照顾我的机会,给了我探索亲子关系的勇气,给了我去把这份探索带给下一代的觉知。

去年夏天,在经历了9个多小时的心脏手术麻醉清醒后,爸爸探望时告诉我,得知我要做手术,妈妈去庙里给我祈求了平安符,让爸爸给我带来成都。那一刻,我的心理防线一下子崩溃了。顾不得伤口的疼痛,我在ICU里哭成泪人。出院后,我终于鼓起勇气,给妈妈主动打了电话。电话里我说:"妈,我想你,你来成都玩几天吧?"妈妈在电话那头,答应了,妈妈哭着答应我说"好。"那一刻,我如释重负,妈妈也如释重负。我迈出了那一步,理解妈妈接纳妈妈跟妈妈和解这个功课的第一步。我对妈妈的恨意,在那一瞬间,溢出心底。虽然我们现在依然还没能做到无话不谈,但是,每个周末,我们都会通个视频电话,我给她说说我身体的恢复情况,她也可以看看外孙子。我和妈妈之间那堵冰山,在一点点融化。

现在,回顾着这些事情,我觉得我是幸福的,我也很感谢自己在去年夏天主动给妈妈拨通的那个电话。回想经历的这一切,我越来越相信,凡是来到我们生活里的,都是经历,都是来教会我们一些道理的。幸福也好,辛酸也罢,我们最终都会在其中治愈,也在其中成长,那都是自己生命里的礼物,都会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都会在我的成长里,留下深深的烙印。

你可能感兴趣的:(与母亲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