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去走走,身体感受,阅读满满,心灵体验

刚刚对那句话:“读书和旅行,总有一个在路上。”有了一些稍微扩展了的认知。

毛姆的一段话:

我旅行是因为我喜欢到处走动,我享受旅行给我的自由感,我很高兴摆脱羁绊、责任和义务,我喜爱未知事物;我结识一些奇人,他们给我片刻欢愉,有时也给我写作主题;我时常腻烦自己,以为借助旅行可以丰富个性,让我略有改观。我旅行一趟,回来的时候不会依然故我。

这段话中的某些意思和我刚想到的不谋而合。

实际上,旅行的意义在于身体去感受外界,经历一些未知和感受欢愉。那旅行必须是去很远的距离,陌生的环境体验未知吗?

并不尽然,出门透透气,街道上的一些新奇现象和奇人异事,给自己在家里早已麻木的大脑提供新鲜的主题思考;房间里的空间和外面的空间不能相比,能给自己的自由感,摆脱有限空间的挤压、束缚,暂时不用关心自己的羁绊、责任和义务。

这些感受是那种两点一线,甚至是宅在家所不能替代的。“换换脑子”记得是我的老爸在我上中学的时候说过的,现在想来依然受用无比。旅行的意义不一定要去陌生的地方才能体现,只要从那熟悉的环境里面出来,用心去感受,思考就可以感受到其价值。

读书是心灵去感受书籍里别人的经历和未知,同样可以给自己两点一线,甚至是宅在家里拿早已麻木的大脑带来清新的空气。也是那种短短一分钟的短视频所不能替代的,相反那种碎片化的知识,碎片化的体验给大脑的影响是损坏了那种深度思考的习惯,也破坏了刻意留出来的整块时间使用脑子的习惯。

因为,短视频首先是短,然后品类繁杂,不容许大脑有半点深度思考的空间和时间。给人的感觉是以为学到了,结果却是只知其皮毛,无法深入其本质,再加上转换间没有联系,对自身的认知体系没有促进和组建作用,同时不留给大脑足够时间思考,造成了盲目确信这就是真的,应该如此却无法深究。

对开头那句话的认识拓展就是,不必为距离担忧,只要是身体力行在体验,走出去依然可以体会价值;不走动的时候,抛开那些好像是有道理,却不给人们思考时间的东西,不给它们机会破坏自己的思考习惯,认真阅读,用心灵体验那些未知,在书中体会自由,摆脱现实的羁绊、责任和义务,心无杂念地用心思考书里的东西带给自己的价值。

你可能感兴趣的:(出去走走,身体感受,阅读满满,心灵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