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大人灌输给我的大多是好好读书,将来好有出息。所以,在我的认知世界里所谓的好好读书就是一步一步的做个好学生,有个好成绩,考个理想的大学,再选个有前景的专业,最后有个体面的工作和充裕的物质生活和拿得出手的社会地位。
我亦朝着这个目标努力着,转而已过而立之年,虽不尽如人意但也算知足心安,毕竟我了解的自己是一个低欲望的人,对生活能够保持一如既往的热爱就觉得快乐的人。这些年读过的书,走过的路、见过的人让我越发平和和安静。
直到今年春节放假回老家,在和姐姐一家的相处中,感到前所未有的身心疲惫,让我顿时觉得读书和受教育的意义不只是创造了多少物质财富和是否实现了社会阶层的跨越,读书真的能潜移默化的改变人的认知,更直接的体现在对问题的处理方式上。
这方面我姐夫,是的,就是我的亲姐夫,通过他为人处世的方式,成了我最直观的具象表达。
骨子里面认为孝敬父母来日方长
过年前一天我从北京坐车回到东北老家,对于疫情过后的第一个团圆年,不论是父母亲人还是我自己来说都分外的期待和兴奋,结婚生子到配合疫情防控已经7年没有回家了,真真的是兴奋到睡不着觉那种,父母和姐姐更是老早的提前准备,生怕有哪样爱吃的东西没有备全。这种感觉远嫁的离乡人都懂!
可是到了姐姐家的第一晚我就有点想家了。姐姐两口子为了明天过年去我爸妈家买年货的事情开始吵吵起来,我知道他们在极力的压低声音,生怕我听见那些不能入耳的斤斤计较,但是,对于他们家,这种事只要开头我早就能猜到结尾了。
哄睡了小外甥,我到客厅倒水,姐姐摸着黑坐在沙发上生闷气,对于我们都心知肚明的事情我不知道怎么开口,姐姐再亲,对于她的婚姻亦或是家庭我都是一个外人。
姐姐打破平静突然跟我说不想回家过年了,我知道她是气话辛苦了一年谁不想着裴父母过个团圆年,只是碍于作不了姐夫的主,不能提着像样的年货大方的对父母尽尽孝或是让父母在众多的父老乡亲中享受儿女有出息了带来的自豪感。
对于姐姐想的这些,我了解的姐夫是做不来的。
姐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只能说他是一个活在套子里面的老实人,对于孝敬父母这件事他根深蒂固的想法就是等,等着手头富裕了,等着父母需要了,等着他们说出来了。
这样的想法在当时当下的我们作为儿女觉得实属不该,毕竟年龄和无常等不得我们来日方长,尽孝只是一种行为并非只有光耀门楣,只是对亲情的一种守候和对年迈父母的一种情感的寄托。大多时候子女的陪伴和问候就能让他们宽心。
姐夫在行孝方面的想法不仅仅是对待我的父母对待他自己的父母依然如此。你说他亲情淡漠吗,并不是,追根究底是他受教育的程度和接触的社会环境造成的,他的思维方式就是这样,你再怎么撕吧拉扯这个问题,最后还是会落到钱这个点上,因为他的认知世界里面,就好像有一个公式一样,钱是万能的,有钱了能做各种事包括孝敬父母,就好像父母一直可以等,等到有足够的钱才行。
听起来悲伤又无奈是不是?
姐夫小学没毕业就开始学习家电维修,身为家中独子虽然条件不富裕但是并未受什么苦,一路走来也算术业专攻在行业内算是活好的,家里生意也不错,但是就是人情世故上面总是坚持其独到的见解让人敬而远之。
所有接触过的人都说他是老实人,但是却都不愿与之共事。
客观公正的说,姐夫为人不坏,但是就是在他的认知世界里面和接触的社会环境中太急于用物质来证明自己,用近乎执拗的方式平复自己的自卑,好像压抑了很久恨不能有朝一日攒够了钱把所有的遗憾都填补上,所以当下的任务就是所有的事情都要省着,一切的人情来往都是负担,动什么不能动钱。
因为这个,一年到头听姐姐吵架的理由都够了,周而复始,始终围绕着钱。可能心里出于对姐姐的理解但是有时候又恨铁不成钢,姐姐有文凭,有长相,结婚之前有体面的工作足够自食其力和孝敬父母,结婚后辞了工作相夫教子,成了他最可靠的大后方,但是精神层面始终两个人难以产生共鸣,互相看不惯但是又谁也改变不了对方。
婚前婚后的生活判若两人,那个平日花钱大手大脚的姐姐每天盘算着财迷油盐。但是碍于姐夫的阻拦姐姐连平日里父母过生日的礼物都不能随意准备,更是难得的能腾出空来陪父母吃一顿生日餐,及时行孝这件事在她和姐夫间有着无法逾越的沟通屏障,就是那些早已固话的思想。
看着他们经历的婚姻和生活我始终觉得没有权利去评头论足,对于孝敬父母这件事上我更觉得我没有挑剔的道理,因为同样作为儿女不能守在父母身边就已经是最大的不孝,只能用自己的方式去尽量弥补,其中经营好自己的生活让父母知道我过得平安快乐是作为最大的孝顺。
我们都觉得父母的那一代人,寻常百姓之中没享过什么福,终其一生都在为子女操持,成人后的我们耳濡目染着父辈的艰辛,恨不能有朝一日将我们见到的天地全部和他们分享,哪等得了来日方长,生怕错过了就是终身的遗憾。
对于这个姐姐曾无数次委屈的歇斯底里,抱怨姐夫,如有一天不能从容尽孝,这种遗憾身为儿女一辈子怎样化解,钱可以慢慢赚,但是父母能等吗?
但她永远也无法推翻姐夫的思想公式,有钱了等于。。。。。。。。
看到这些,我才真正的理解了一个人受教育的意义和所谓的看天地的意义,眼界真的决定了认知和格局,生而为人,我们用金钱来衡量物质财富的积累,但是精神层面我们要知道努力赚钱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总有一种感觉,感觉自己越长大,父母越像孩子,他们敏感,好像褪去了父母的铠甲后变得小心翼翼,连嘘寒问暖都变得没有底气,怕被嫌弃怕找麻烦更怕成为子女的负担。每当触及于此我便心生懊悔,遗憾孩童时期为什么没多多的拥抱父母,时至今日,长大后的我们体会到那些含蓄内敛的情感表达无法将挚爱的亲情诠释的酣畅淋漓,告诉父母长大后的我们更想好好爱你,身为儿女的我们更害怕失去。
现在的我只想好好的呵护父母,因为只有他们在我才有权利做一个孩子。
体谅姐姐维护婚姻的不易,也理解姐夫努力生活的,拼命挣钱的动力,抛开认知我们都没有对错,只是希望姐姐平生在父母面前不留遗憾,因为那也会是我的遗憾。
今天之所以写这些,是因为偶然的看见一篇文章,提及歌手刘维36岁时相继痛失至亲,那种无力感和满满的遗憾充斥字里行间,同时也触动了我心里最柔软的部分,孝有那么多种方式,谁说只有金钱和体面呢,对于父母我们过得平淡安稳的日子,所谓的光宗耀祖不过是锦上添花,陪伴对于他们才是最长情的告白和最如心的晚年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