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施工质量管理

1.施工质量影响因素及管理体系

1.1 工程质量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

1.1.1 建设工程固有特性
  • 实用性 1.平面、空间布局合理 2.利于生产、方便生活 3.采光、通风、隔声、隔热等良好 4.工艺流程合理、技术先进
  • 安全性 1.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要求 2.防灾、抗灾能力强 3.安全方法、预警效果好
  • 可靠性 1.使用有效性 2.使用耐久性 3.维修方便
  • 经济性 1.节约用地、节约资源 2.使用费用、维护费用、管理费用少 3.建设周期短、经济效益显著
  • 美观性 1.造型新颖、具有时代特色、民族风格 2.装饰艺术水平高
  • 环境协调性 1.生产环境协调 2.生活环境协调 3.社会环境协调 4.生态环境协调
1.1.2 工程质量形成过程
  • 工程投资决策 确定建设工程应达到的质量目标及水平 投资、进度、质量三大总体目标。
  • 工程勘察设计 通过工程勘察,设计使其具体化。影响工程质量的决定性阶段
  • 工程施工 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阶段
  • 工程竣工验收
  • 工程保修
1.1.3 工程质量影响因素

人、机械、材料、方法、环境 4M1E

  • 人因影响 基本出发点
  • 工程材料影响 工程实体质量的基础
  • 机械设备影响
  • 方法或工艺影响
  • 环境影响 自然环境、技术环境、管理环境

1.2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

1.2.1 质量管理原则及体系文件
  • 质量管理原则
    1.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2. 领导作用
    3. 全员积极参与
    4. 过程方法
    5. 改进
    6. 循证决策 基于数据和信息的分析和评价的决策
    7. 关系管理
  •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1. 质量手册 纲领性文件 指导性、法规性
    2. 程序文件 质量手册的支持性文件
    3. 作业指导书 程序手册的支持型文件,最基础文件
    4. 质量计划
    5. 质量记录
1.2.2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
  • 质量管理体系策划与设计 最高管理者
    1. 教育培训,统一认识
    2. 组织落实,拟定计划
    3. 确定质量方针,制定质量目标
    4. 现状调查和分析
    5. 调整组织结构,配备资源
  •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制
    1.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一般在第一阶段工作完成后才正式编制。
    2. 除质量手册需统一组织编制外,其他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应按分工由归口职能部门分别编制。
    3.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应结合单位质量管理职能分工进行。
    4. 为了使所编制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做到协调统一
    5. 为了提高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效率,减少返工
    6. 编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关键是讲求实效,不走形式。
  • 质量管理体系试运行 检验有效性和协调性
  •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与评审
1.2.3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
  • 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程序
  •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控制机制 1.组织协调 2.质量监控 3.质量信息管理 4.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和评审 5.记录和考核
1.2.4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与监督

外部审核 第三方
质量管理体系获准认证的有效期是3年。

  •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1.认证申请 2.检查和评定 3.审批与注册发证
  • 获准认证后的监督管理 1.企业通报 2.监督检查(定期监督检查1年一次,不定期检查临时安排) 3.认证暂停 4.认证撤销(1年后重新提出认证申请) 5.复评 6.重新换证

1.3 施工质量保证体系

1.3.1 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的作用
  • 确保工程质量符合标准
  • 提高工作效率
  • 减少工程事故
  • 提高客户满意度
  • 降低施工成本
1.3.2 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的内容
  • 施工质量目标 工程承包合同为基本依据
  • 施工质量计划 依据质量手册项目质量目标来编制,分为施工质量工作计划施工质量成本计划
  • 思想保证体系 思想、观点、方法
  • 组织保证体系
  • 工作保证体系 明确工作任务和建立工作制度 1.施工准备阶段 2.施工阶段 建立质量检查制度 群众性qc活动 3.施工验收阶段
1.3.3 施工质量的三全控制
  • 全面质量控制 对工程质量和产品质量的全面控制,还包括各参与主体工作质量的全面控制
  • 全过程质量控制
  • 全员参与质量控制

2.施工质量抽样检验和统计分析方法

2.1 施工质量抽样检验方法

2.1.1 抽样检验缘由
  • 破坏性检验
  • 全数检验有时会耗时长
  • 采取全数检验方式,未必能绝对确保100%合格品
2.1.2 检验批
  • 检验批构成
  • 批量
  • 批质量衡量方法 计数方法和计量方法
2.1.3 随机抽样方法
  • 简单随机抽样 直接随机
  • 系统随机抽样 抽样的单元按照一套规则确定其他样品单元。100件抽一件
  • 分层随机抽样 总体分隔子总体,从子总体随机抽样。
  • 分级随机抽样 多级抽样 多次随机抽样
  • 整群随机抽样 分成若干不重叠的群,总体中随机抽取若干个群。抽出群中所有个体
2.1.4 抽样检验分类
  • 按检验目的不同 监督检验、验收检验
  • 按产品质量特征不同 计数抽样检验、计量抽样检验
  • 按抽样样品次数不同 一次、二次、多次
  • 按抽样方法是否可调整 调整型抽样检验、非调整型抽样检验
  • 按是否可组成批,抽样检验 逐批检验、连续抽样检验
2.1.5 施工质量检验方法
  • 感观检验法 看、摸、敲、照
  • 物理检验法 1. 度量检测法 2.电性能检测法 3.机械性能检测法 4.无损检测法
  • 化学检验法 检测水泥、钢筋的成分
  • 现场试验法 工程构件和设备进行试验

2.2 施工质量统计分析方法

2.2.1 分层法

按某一性质进行分组整理的分析方法,分类法、分组法,最基本方法

2.2.2 调查表法

调查分析法、检查表法。专门设计的统计表对工程质量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与分层法结合起来应用,

2.2.3 因果分析图法

鱼刺图、树枝图。缺陷产生的最根本原因。

  1. 一个质量特性或一个质量问题使用一张图分析
  2. 通常采用qc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
  3. 必要时可邀请qc小组以外的有关人员参与
  4. 分析时充分发表意见,层层深入
  5. 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由各参与人员采用投票或其他方式,从中选择1-5项多数人达成共识的最主要原因。
2.2.4 排列图法

主次因素分析法或帕累托图法。
对其影响因素分别为a、b、c类 0-80% a 80%-90% b 90%-100% c
质量的薄弱环节 累计频率

2.2.5 相关图法

两种质量数据之间关系的一种图形
正相关
弱正相关
不相关
负相关
弱负相关
非线形相关

2.2.6 直方图法

频数分布直方图

  1. 观察直方图形状,判断产品质量状况。
    正常型 中间高两边低
    折齿型 分组不当或者组距确定不当
    缓坡型 操作中对上限或下限控制太严
    孤岛型 原材料发生变化,短期工人操作不熟练
    双峰型 取样时混批所致
    峭壁型 数据收集不正常,人为因素所造成的
  2. 将直方图与质量标准比较,判断实际生产能力
2.2.7 控制图法

管理图 分析质量波动原因。

  1. 连续25个点没有一点在界限外;或连续35个点最多一个点;连续100个点最多2个点
  2. 控制界限内的点子随机排列且没有缺陷

3. 施工质量控制

3.1 施工准备质量控制

3.1.1 施工准备工作基本要求
  • 施工准备工作应有组织、有计划,分阶段有步骤的进行
  • 要建立严格的施工准备工作责任制及相应的检查制度
  • 要坚持按工程建设程序办事,严格执行开工报告制度
  • 施工准备工作必须要贯穿于施工全过程
  • 施工准备工作要取得各相关单位的支持和配合
3.1.2 施工技术准备
  • 熟悉与会审图纸
  • 编制和报审施工组织设计
3.1.3 施工现场准备
  • 测量控制网的控制
  • 施工平面布局的控制
3.1.4 材料、构配件质量控制
  • 材料、构配件需要量计划
  • 材料、构配件采购订货
  • 进场材料、构配件检验
  • 材料、构配件的现场储存和使用
3.1.5 施工机械配置的控制

3.2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3.2.1 作业技术准备状态的控制
  • 质量控制点的设置
  • 作业技术交底控制
  • 进场材料、构配件质量控制
  • 作业环境状态控制
  • 进场施工机械设备性能及工作状态控制
  • 施工测量及计量器具性能、精度的控制
  • 施工现场劳动组织及作业人员上岗资格的控制
3.2.2 作业技术活动过程质量控制
  • 施工单位的三检制度
  • 技术复核工作
  • 见证取样、送检
  • 工程变更控制
  • 质量记录资料
3.2.3 作业技术活动结果控制
  • 工序质量检验
  • 隐蔽工程验收
  • 工序交接验收

3.3 施工质量检查验收

3.3.1 施工质量验收一般规定
  • 施工质量验收层次
  • 工程文件资料管理要求
3.3.2 施工质量验收要求
3.3.3 施工质量验收组织
3.3.4 工程质量保修
  • 对于建设工程,施工单位赢编制工程使用说明书
  • 建设单位应建立工程质量回访和质量投诉处理机制
  • 当工程在保修期内出现一般质量缺陷时,建设单位应向施工单位发出保修通知,进行现场勘察、制定保修方案。
  • 当工程在保修期内出现结构安全或影响使用功能的严重质量缺陷时,应有原涉及单位或相应资质登记的设计单位提出保修设计方案,施工单位实施保修。
  • 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或委托的其他单位在保修期内应明确保修和质量投诉受理部门,人员及联系方式,建立工作记录文件。

4. 施工质量事故预防与调查处理

4.1 施工质量事故分类

4.1.1 按事故造成后果分类
  • 未遂事故
  • 已遂事故
4.1.2 按事故责任分类
  • 指导责任事故
  • 操作责任事故
4.1.3 按事故产生原因分类
  • 因技术原因引发的质量事故
  • 因管理原因引发的质量事故
  • 社会、经济原因引发的质量事故
4.1.4 按事故严重程度分类
  • 特别重大事故 30人以上死亡 100以上重伤 1亿预案以上损失
  • 重大事故 10-30人死亡 50-100人重伤 5000万以上1亿以下
  • 较大事故 3-10人死亡 10-50人重伤 1000万-5000万损失
  • 一般事故 3人以下 10人以下重伤 100万-1000万损失

4.2 施工质量事故预防

4.2.1 施工质量事故的成因分析
  • 违背工程建设基本规律 1.违反工程建设程序 2.违反有关法规和工程合同规定
  • 工程地质勘察失误或地基处理失误 1.工程地质勘察失误 2.地基处理失误
  • 设计计算失误
  • 材料构配件不合格
  • 施工与管理失控 1.未经设计单位同意,擅自修改涉及,不按图纸施工 2.图纸未经会审仓促施工 3.不按有关施工规范和操作规程施工 4.不懂装懂,蛮干施工 5.管理混乱,施工方案考虑不周,技术交底不清。
  • 自然条件影响
4.2.2 施工质量事故预防措施
  • 检查按工程建设程序办事
  • 做好必要的技术复核、技术核定工作 1.技术复核:关键过程,关键工序、特殊过程,进行复测 2.技术核定:施工单位出具,涉及合理施工措施等技术事宜。并经建设单位核定的凭证。
  • 严格把好建筑材料及制品的质量关
  • 加强质量培训教育,提高全员质量意识
  • 加强施工过程组织管理
  • 做好应对不利施工条件和各种灾害的预案
  • 加强施工安全与环境管理

4.3 施工质量事故调查处理

4.3.1 施工质量施工处理要求及依据
  • 施工质量施工处理基本要求
    1. 事故处理要达到安全可靠、不留隐患
    2. 要重视消除造成质量事故的原因,综合治理
    3. 要合理确定处理范围和正确选择处理的时机和方法
    4. 要加强事故处理的检查验收工作,认证复查事故处理的实际情况
    5. 要确保事故处理期间的安全
  • 施工质量事故处理依据
    1. 法律法规
    2. 合同文件
    3. 工程建设标准
    4. 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4.3.2 施工质量事故处理程序
  • 事故报告 1.单位负责人应1小时内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紧急情况有关人员可以直接报告政府主管部门。2.较大、重大及特别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于国务院,一般事故上报省级 3.事故报告
  • 事故调查 1.事故调查组及其职责 2.事故调查报告 3.事故原因分析 4.进行原因分析
  • 事故处理 1.事故责任者处理 2.事故处理的技术方案 3.工程质量缺陷及事故处理的基本方法(返修处理、加固处理、返工处理、限制使用、不作处理、报废处理)
  • 事故处理的鉴定验收
  • 提交处理报告

你可能感兴趣的:(二建施工管理,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