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仕庆《教育中的心理效应》1至6篇读后感

      《U型记忆》读后感

                              ——系列位置效应

        读了本篇之后,我认为U型记忆在我们的教学中有两方面的应用。首先,指导学生背诵可以在早晨或晚上,记忆效果尤好;背诵课文时不要整篇去背,要一段一段去背,效果尤佳,再把整篇课文连接起来,就会产生好的效果,记得牢固。其次,可用于指导我们在教学中的时间安排,把开头20分钟讲新授的知识,中间低沉期进行习题练习,最后10分钟用于总结,这样合理安排我们课堂上的学习材料的顺序。课堂中间可以进行简单的肢体活动或讲个简单的笑话,帮助学生最大程度地利用课上的时间吸收知识。

            短时记忆容量有多大?

                                  ——    7土2法则

      看完本篇文章,我猛然醒悟,一年级教材语文课本里每课的一类生字都是7个,原来是根据神奇的7土2效应来安排的。

      “可见短时记忆这个‘电表’的容量也不是绝对的,我们在遵守它的运转法则的基础上,如果能灵话地利用各种方法来划分短时记忆的组块,不反能提高自已的记忆能力,而且也可以减轻记忆的压力,省出更多的空间和精力来处理更有意义的思考任务,使你自己变成一个有效率的学习者或教学者。”这个组块的办法用于我们的生字教学会有较好的效果,利用形近字、认识的字来学习生字,即把生字分解成我们认识的字去记忆,或利用认识的字加减的方法来帮助记忆,会提高学生识字的效率和速度。

        解迷过目不忘

                              ——专家记忆优势

      从《真假棋局》中,我们知道:象棋大师之所以有优势,是因为在某一个给定的时间内,象棋大师利用记忆组块获得和记住了更多的信息。而当他们与新手面临伽都是假的棋局时,棋子之间没有固定的规律可循,他们同样没办法调用先前知识,组块的优势荡然无存。过目不忘的秘诀就是组块,只有获得了该领域大量的专业知识,并能在处理问题时随时调用,才能过目不忘。当然要能很好的组块,必须戒骄戒躁,“十年磨一剑”。绘制地图,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网络,才能在调用的时侯不会“迷路”,达到“提纲挈领”的效果。反复应用。如果学生会背乘法口诀而不去应用,那知识是僵化的,表现不出优势。我们的学生学到知识后要会运用,否则学到的知识是孤立的,而且要不断的学习、进步,知识越多,我们才能调动已学知识组块,把所学知识烂熟于心,还要经常活学活用,才能让学生的组块越来越灵活,越来越容易调动所学知识,才能更好的获得更大容量的知识信息。

                    虎头豹尾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在我们的教学中用好了对我们的班级管理和对学生的批评教育都会有助力作用。

      作为班级的管理者,教师也要打响第一炮,赢得学生的接纳,为以后成功的班级管理垫下良好的基础。同时,首因效应巴警示我们,要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在长期的相处中全面、正确地认识和了解他人,以防让“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者蒙蔽了自己的眼睛,也不要让真正的千里马与自已失之文臂。在沟通的艺术上,也能体现出近因的作用。我们在鼓励和批评学生时,要注意近因效应,同样的语言变换句子顺序就起到不一样的效果。特别是批评学生时,在一巴掌之后赶紧给他揉一揉,使他忘记前面的一巴掌之痛。

    对于陌生人,首因效应的作用比较大;对于熟悉的人,近因效应的作用比较大。我们要尽量避免首因和近因的影响而对学生产生偏见,要全面了解学生;在与学生初次接触时,力争给学生一个好的第一印象,以便为以后实施有效教育奠定基础;在教学中,设置好课堂导入和课堂小结,力图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注意沟通艺术。注意安排语句的先后顺序,避免消极的近因效应,在严厉批评学生之后,结束语要妥帖,并且很有必要安慰几句,以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增强其自信心,丢掉包袱,轻装上阵,尽可能使它产生积极的近因效应。

      莫等墙倒再选墙

                              ——遗忘曲线

    遗忘是学习的天敌,如何和遗忘作斗争?最基本的答案就是:复习,重复你所学的内容。但是,如何重真才更有效,并且不浪费精力?这就要科学地运用遗忘规律。

      艾宾浩期遗忘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规律: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记忆的最初遗忘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到了一定时闷,几乎就不再遗忘了,即“先炔后慢”。我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固巩住已学知识,我们要根据遗忘规律,引领学生进行及时复习,不要对知识的学习总是从零开始。使用复习周期这个小工具,对识记过的内容进行反复的及时复习,以达到我们想遗忘也忘不掉的效果。教师将复习不是安排在学期末集中进行,而是将复习分散在平时,效果会更好。我们根据遗忘规律,平时就根据情况安排好复习,到期末时不至手忙脚乱,给学生造成过大的学业负担。

        给学生留点“空白”

                            ——超限效应

      作者开头的案例中,马克.吐温在教堂里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感人,就准备捐款,并掏出身上所有的钱,过了十分钟后,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十分钟后,决定一分钱也不捐,最后不仅未捐钱,相反还从盘子里偷了两元钱。从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唠叨个不停,仿佛要把人的耳朵一下子灌满似的,再耐心的人也会心生厌烦!这种现象被称之为超限效应。教师在任何方面都应注意“度”,如果“过度”就会产生“超限效应”,如果“不及”又达不到既定目的。因此,我们一定要掌握好“火候”、“分寸”、“尺度”,只有这样,才能恰到好处,才能避免“物极必反”、“欲速则不达”的超限效应。我们的教育讲究“布白”艺术。有了“布白”,才能产生美感。家长在平时与孩子的交谈中要点到为止,对学生的批评更应该点到为止,切不可“宜将剩勇追穷寇”,要运用科学民主的方法去建造一架沟通的心灵之桥。

      当向学生或者孩子讲述某个知识、道理以及布置作业时,在时间以及任务数量上要注意不要超过学生可接受的限度,否则不仅达不到教育的初衷,而且会适得其反。

你可能感兴趣的:(浦仕庆《教育中的心理效应》1至6篇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