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的选择》作者陈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硕士,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心理学博士,美国儿童发展研究协会会员。
学识是理论实战基础,下面介绍实际运用才是重点,作者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书中多处提到其两个儿子的事例,每每看到孩子遇到问题,作者都能很巧妙的接纳,认同,然后合理处之。
《养育的选择》,单看书名就可了解,育儿方法是有选择性的,不是“拿来主义”,“借来主义”,而是“借鉴主义”。“拿来和借来”意即原原不动的拿来既用之。而“借鉴”是什么?它的意思是跟别的人或事相对照,以便取长补短或吸取教训,,方为“借鉴”。找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就要做到对教育方式方法必须有个“度”的借鉴。
育儿方法不是一套固定的框架理论,它需要联系实际——也就是我们的孩子,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寻找出适合的教育方式。而且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教育观念也是随之变化的,这就需要我们成人需要不断的接受新理念,新方法,对之行使有效的教养。
《养育的选择》这本书中做了很好的解说。而作者的初衷不是写书,这本书起源于作者在网上的“灌水”(在网上讨论大家戏称“灌水”)。作者不是为了出书而写书,这是关键的一点。作者本人拥有教育学硕士,心理学博士的头衔,但是,在她自己育儿的过程中,同样发现,自己的专业知识虽然对育儿有一定帮助,可是专业的一些研究,实验在现实中又不能完全的照搬套用。
经过长期在网络和很多家长的互动解答育儿的疑惑问题,结合本人作为两个孩子的中国妈妈,又在国外接受教育,中外结合的总结出《养育的选择》这套书。
《养育的选择》这本书中,就“十三个困惑谜团问题”集于详细的阐述。从中可以看到很多我们自己的影子,好的或做的不够完善的地方。很多的事例,好像就是曾经的自己对教养的引用,亦或有误用的理论。
比方说,书中作者亦提到,首先,国外好的理论有很多。但是国外的教育方式方法不一定就完全适合我们,要实际结合孩子本身才是最佳的教育方式。
其次,很多二十几年前,五十几年前的国外教育理论,用到现如今就有点不合时宜。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每一代人有每一代的观念。对多年前的理论,绝不能生搬硬套,要做到“吸取实用,抛去过时”。
再次,国外的书籍翻译过来,有的意思会有扭曲,误解。要知道,翻译的过程就是写作的过程,译者不同,翻译的作品也会有区别。每个人都有自己理解文章的内涵重点。如此种种,翻译过来的理论可能就会失了它的本来面貌。
综上观点,就作者自己的切身体会,经验,对“十三个疑难困惑”给出了一系列全新的理念,通过此书,从中一定会受益匪浅。
附:十三个困惑问题缩影
1、婴幼儿安全感的问题,安全感来自于亲子关系
2、是否需要在早教中心对孩子进行早教。这一点,允许我自诩一下,和作者不谋而合。早教有必要,但不是非到培训机构,生活即早教,父母和家庭才是有早教的主力军。父母的言行举止,家庭关系的和睦相处,对孩子都有很大的影响。根据孩子的成长发展接受情况给予对应得到引导。
3、如何正确对待敏感期,当问题来时,不要过于强调“敏感期”,每个时段的孩子都有其成长的特点,了解孩子心理成长的发展规律,才能很好的面对解决。
4、电子产品对孩子成长的两面性,父母做到最好的监督,挑选适合孩子看的,严格限制时间。
5、规则是否会限制孩子天性的问题,当不允许孩子做这做那时,前提是定好相应的规则,才能很好的制止或行使。规则亦是一种习惯养成,是教养,而非禁止。
6、正视孩子的情绪,当孩子因某事有负面或不适当的情绪时,首先认同孩子,无条件接纳孩子的感受,有规则的接受孩子的行为。表达情绪保证三个原则: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损坏财物。
7、如何做到恰当的“延迟满足”,延迟满足不是简单的延迟满足孩子的需要,而是培养孩子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做想做的事情。这是培养自控力的一部分,不是全部。
8、赏识教育对孩子成长的作用,如何夸奖,称赞孩子是一门很深的艺术。真正的赏识是正视孩子的缺点,激发他们的内部动机。赞赏孩子做事的过程,努力程度和收获,不能一味的强调结果,有好的结果才表扬,那样会误导孩子对做事的过程激情。
9、你真的懂得挫折教育吗?真正的挫折教育,不是制造挫折,而是和孩子一同面对。引导孩子如何正视挫折,如何解决走出每一个坎坷的挫折。
10、不争第一,但要知道竞争中合作的重要性。淡化不必要的竞争,比如吃饭,学习,每个孩子的发展有他们同龄的共性,同时也存在个体差异。所以,有的所谓“比赛”毫无意义,反而对孩子成长起到负面的作用。
11、快乐成长不是单纯的快乐玩儿,获得快乐的教育是需要学习的,只有掌握一定技能才能从中获益,感受其实质的快乐。
12、“听话”的艺术,“听话”并不意味着无条件顺从,而应该是培养孩子的倾听的能力,倾听和独立思考相结合,即“听话”和“个性”并不互相矛盾,二者互相结合才能促使孩子成为一个有社会规范的独立体。
13、学习促进想象力和创造力。认识并体验世界的规律即学习,是和想象力、创造力共同发展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是空中楼阁,它们有基础,有依据。孩子对世界的持续学习和理解,好奇心和兴趣是想象力和创造力供应所求的养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