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的来历

        自漢高祖刘邦建立漢朝以来,一直到漢景帝的四十余年间,匈奴骑兵几乎无年不寇,兵锋蔻边弩人几乎入无人之境。这四十於年来,有多少手足同胞死在匈奴人的箭矢之下?又有多少妇孺为匈奴人所俘虏?没有人统计过,也没有人说的清楚。当时几乎所有的君臣诸侯都在思考一个民族问题:如何保卫国家,保卫边塞,保卫人民?最终所有的疑问都随着汉武帝在朝堂上的一句宣言得到了解答——“寇可往,吾亦可往”。

        大将军长平烈侯卫青,七出长城,斩杀匈奴五万余。大司马将军霍去病,六击匈奴,斩杀捕虏十一万,受降匈奴七万余!在十於年间,共計歼灭、俘虏、摧毁和纳降二三十万之众。收复河套,夺取河西走廊,兵锋直指西域与漠北。自此,打通了漢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开启了举世瞩目的丝绸之路。博望侯张骞成爲了历史上“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和“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匈奴人因此哀叹: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曾经的侵略者,终于尝到了侵略的苦果。曾经嚣张跋扈,视中国人为猪狗的夷狄,不得不诚惶诚恐,战战兢兢的屈服在强汉的兵锋之下。

        自此,汉人在西域经商,无人敢惹,无人敢得罪,因为人人都知道——汉朝强盛,汉人团结,汉人不可辱,辱则必有大罚!汉人的自信,民族的自尊从此树立起来!这背后便是儒家的“大复仇思想”!“复仇”是对非正义侵害自己亲属的人所进行的回应,是对自己心理的一种安抚和解脱。认为讨弑君之贼、为父报仇都是作臣、子义不容辞的职责,这关系到其是否能称为臣或子,而且是忠君、孝父的体现。“大复仇”不仅仅是复仇,更是背后隐藏的爱国主义,是民族的独立精神。

        漢朝被人称之为“强漢”,称我们为“漢族”。这就是漢族的来历,爲炎黄子孙引以为豪的民族,这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民族脊梁所在。

你可能感兴趣的:(汉族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