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碉楼营造技艺

藏族地区多山,石质为板岩构造,易于剥落加工。因此,藏族建筑大都以片石为材料砌筑墙体。这种建筑被称作“碉楼”或“碉房”。碉楼的砌筑全靠工匠的精湛技艺来保证质量,很少倚靠测量工具。乾隆皇帝《番筑碉》诗称:“不藉绳墨与规矩,能为百尺森岧峣。"为保证墙体的稳定性,石墙下厚上薄,从外面看有明显的收分。底层厚可达40厘米,高可达数十米。有些大型建筑,墙体厚度更大。


藏族碉楼群

在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境内坐落着中国保存最完好的藏族碉楼群落之一--班玛藏族碉楼群。其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800多年前,主要分布在灯塔乡的班前、科培、格日则等村,其中仅班前村内就有碉楼近百座,大多有三百年以上的历史。

20世纪之前,班玛曾经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贸易通道--茶马古道上的重镇之一,从其县府所在地赛来塘到西藏的商路,历史上曾被称为"赛西古道"。来往的商贾,在为班玛带来财富的同时,也将四川、甘肃、西藏多地藏、汉、彝等民族的建筑风格带到这里,使班玛碉楼既博采众长,又独具特色。


典型的藏式碉楼

这些碉楼一般都建在高的台地上或山顶上,建筑材质以石块为主,木料为辅,石砌高墙,易守难攻,以保平安。碉房因所在地区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特点。在城市,碉房布局合理,造型完整,装饰富丽。一般三层,最高五层,用石作墙,木头作柱,上用方木铺排作椽。楼层铺木板,下层当库房,二、三层住人,并设有经堂。四周围墙,中间庭院,墙厚,旧时可当碉堡打仗或防御之用。窗户朝庭院开,院外用小窗窄门。便于挡风。楼顶平台可以晾晒东西,或散步、观光。

墙壁长满青苔,柱石坚固依旧,在青藏高原腹地的崇山峻岭中,一座座沉淀着历史的藏族碉楼,仿佛饱经沧桑的老人,向南来北往的人们讲述着茶马古道上昔日的马蹄声声。

你可能感兴趣的:(藏族碉楼营造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