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山:在漫长的时光中将自己写给你看,这何尝不值得尊重。

九月份重读了庆山的《月童度河》。其实在第一遍阅读的时候就用铅笔划了条条杠杠,几个月之后再次翻阅,满意的是有的部分重新擦掉标注,有的部分再次写了批语。说明自己还是有变化的,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好现象。

“庆山”这个名字,很多人感到陌生,可是她的前笔名却被大众熟知——安妮宝贝。从《得未曾有》开始,她换了新名字,以此象征一个新的写作阶段。

现在网络上对她的负面评论还是很多,大部分是因为早期小说中过于突兀的个人标签和阴郁的写作风格,例如为众人所诟病的“海藻般的长发”、“白棉布裙”、“男主角林”等等。奇怪的是里面不乏曾经迷恋于她小说的读者,以及根本没读过她小说的人,言论之恶毒,令人惊异。

我从早期的《告别薇安》看到了现在的《月童度河》,她从一个叛逆的少女到今天平和的母亲,十多年来一直在坚持写作,而且从网络平台转型成了专业作家,单是这点就很不容易。她很少接受采访,也不喜欢在任何社交平台过多暴露自己,不回避自身的缺陷,也无完美的苛求,这也是我非常认可的写作姿态。最重要的是,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得出她的反思与进步,心的觉知和调整是一种能力,而这恰恰是现在大量的网络写手所缺少的:读者虽然重要,但真正长久吸引读者的,是漫长的时光中,作者的坚守和蜕变,而并不是迎合大众的文风。这是一种如实和行进的写作。

在十几年前,安妮宝贝的写作确实充满了物欲化的倾向,标价昂贵的商品,放纵任性的人物,写尽了泛滥的青春和城市的肤浅。而今,她的小说与散文依然不乏对器物、食品、植物……但是读完之后,会让人觉得,物也好,美也好,都不是那么唾手可得的。在书中,她写道:“由各种形式的媒体,传播的关于物质和欲望的美轮美奂的信息,不知带给人多少误区。尤其是不经世事的年轻人们。以为生活就应该是这种样子:轻而易举的富裕,唾手可得的美丽,天长地久的爱情,终身饭票的婚姻。时尚工具扼杀人的理解力,洗脑式资讯使人弱智。事物在被标签化、模式化、物质化的同时,人的心力开始萎缩。”

她倡导自制自省的生活方式,努力学习、与人为善、修佛论茶、阅读旅行。书中谈到了一些细节:去寺院清修。绝非安逸地享受种种服务,而是身体力行地为庙里的僧侣做早餐、种地、供佛。想起来她之前的作品《莲花》,而是冒着生命危险徒步进入当时还未开通公路的墨脱,绝非今日跟风的旅游观光客可比拟。

对女儿的教育,虽然也有新手妈妈的困惑,但是能够有底气做好让女儿“不走寻常路”,也是一种进步的认知。当然我也知道,必定有人抱怨她生活得太不接地气,在房价飙升的今天,居然时不时提到带花园的房子,又时常周游列国,可是这是她凭借自己的双手赚得,我觉得没有任何不妥。

可是她依然不否认,遇到的种种困顿。毕竟,要将头脑的敏感与心灵的豁达兼收并蓄,其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长年累月的坚持都是一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细节,甚至包括呼吸、坐姿,首先你不知道自己的生命还剩下多久,其次是无法观察到每日些微的改变。这和很多网络上流行的励志、速成的文章所倡导的理念完全背道而驰。人生充满各种意外,然而还是要做计划去达成自己的目标;人的欲望无休无止,然而必定得不到圆满。所以过于乐观或者太过消极,都不是妥当的态度。看到矛盾、明了缺憾,却依然平和积极地去面对,这才是有底气的人生。

很中意她说的一句话:“人对问题的解决方式,不是试图找到答案,而是背负到可以卸除的那一天。”

书中分享的书籍也值得一读。一般成熟的作者,都有自己专注的领域。她提到了川端康成、泉镜花、奥修、顾城、辛波斯卡、阿多尼斯以及大量佛学、哲学的作品,这些书籍确实都是深刻而不易阅读的,因此特别能锻炼人的思维和眼界。写作人必先汇聚汪洋,才能文思泉涌。一位作家也许只评点了一句话,但需建立在TA阅读数十本书的基础上。想到以前有位想做新媒体写手的熟人问道:“怎么才能提高写作能力。”却连基本的文学作品碰到不碰,简直令人啼笑皆非。

相较于安妮宝贝的爱情故事,我更中意庆山的散文和访谈录,也许脱离了“讲故事”的束缚,单纯谈谈自己的所思所想显得更为真诚和自然。一本值得买下来的书,每翻阅一次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也许当下并不赞同,但是时过境迁后,某日突然有所得,那么这本书,就会成为自己的良师益友。

这种缘分,便已足够。

你可能感兴趣的:(庆山:在漫长的时光中将自己写给你看,这何尝不值得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