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才李贺的奇特诗歌

李凭箜篌引 李贺

2020-9-24日

【原文】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阅读点滴】

鬼才李贺的奇特诗歌

李贺(790~816),字长吉。河南府福昌县昌谷乡(今河南省宜阳县)人,祖籍陇西郡。唐朝中期浪漫主义诗人,与诗仙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后世称李昌谷。

《新唐书》记载:“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这就如素构,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这样一个勤奋的英才,却因为父亲名晋肃,与“进士”的“进”同音,受到诋毁,认为参加科举考试就是不孝,韩愈虽然极力辩护,并且作文《讳辩》,“质之于律”、“稽之于典”的旁征博引为其辩解,李贺终究迫于压力,未能参加科举,仕途止步,滔天志向,也止于诋毁之中,心中的郁闷,可想而知了。心中郁闷,流于笔尖,留下了无数诗歌让后人唏嘘,《李凭箜篌引》就是其中之一。

此诗大约作于元和六年(公元811)至元和八年。李凭是梨园弟子,名噪一时。清陈本礼考证,李贺出生时,李凭大约去世差不多50年了,因而这首诗歌纯熟李贺想象之作。“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起句直奔主题,吴丝是吴地产的丝弦,蜀桐则是蜀地产的桐树制成的箜篌,应该是箜篌的上乘产品,高秋点名时间,深秋时节,箜篌声起,飞向高山,白云也有了性灵,听得入迷,停止流动;飞到江中,湘妃和素女(两者都是善于弹琴,精通音乐的人物),一个泪染翠竹,一个哀愁。二、三两句点染了箜篌的美妙效果,先声夺人,第四句才点名这是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前一句形容箜篌之音,有时如昆山玉碎的清脆宏亮,有时像凤凰独鸣。后一句渲染听者的心情,乐声时而如带露的芙蓉让人郁闷,时而又如香兰微笑般让人心情愉快。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这是继续渲染箜篌的魅力,长安城四面,每面三道城门;二十三丝,指的是箜篌有二十三根琴弦;箜篌之声,融化了四面城门的冷光;音乐不可能融化冷光,融化的应该是听者的心灵。二十三弦弹起,感动了紫皇(皇帝或者是天帝)。

诗人继续渲染,从紫皇过渡到了神仙境界。“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美妙的箜篌之声,飞入女娲耳中,女娲忘记了补天;乐声高亢,引来石破天惊,留下了窟窿,天水哗哗的流下,成为绵绵秋雨。音乐,悦人身心是好事,但让人停下忘记工作,却成为了坏事,也许李贺所要抨击的就是这样沉溺其中而忘记政事的君王臣工吧。

音乐飞入神山,继续创造新的奇迹。“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音乐入梦,飞入神山,教令神妪为之动容;飞入江河,老鱼瘦蛟为之兴奋,水波之上舞动身躯。这一联太滑稽,老者一般应是安静休息,但音乐的魅力让他们沉寂多年的心灵受到撞击,兴奋不已,随着音乐翩翩起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上一句是兴奋地舞动,这一联却是安静地聆听。月宫上终日砍伐桂树的吴刚,听到了音乐声,有如解乏的音乐一样倚着桂树聆听;终日捣药的玉兔也凝神静听,不知不觉之间,露水打湿了身体。一动一静之间,更彰显了李凭箜篌的魅力。

音乐会,古来有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次丰收、一场胜利、祥瑞降临等等,都是高兴之事,“情动于衷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原始的棍棒石器,逐渐被发音纯正优美的乐器代替,乐舞于是登堂入室,成为了庙堂之音,高雅与时尚的结合,创新发展,引领时尚,让人趋之若鹜。音乐,看不见摸不着,想要绘声绘色的描绘出来,的却困难。李凭却借助有形的云、江娥、素女、玉碎、凤鸣、石破天惊、老鱼跳波、瘦蛟舞动等等具体形象,将一首音乐形象的展现在众人面前,在惊心动魄的动静之中,让人们天上人间的旅游了一番。全篇仅有“昆山玉碎凤凰叫”一句,摹写音乐之声,其他的全是借助有形的物体描述音乐的魅力,让人叹为观止。

你可能感兴趣的:(鬼才李贺的奇特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