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 气体(N、DO)在水中溶解数量超过该气体在中溶解度的现象, 称为气体过饱和。
在养殖场, 人们发现一种奇怪的病鱼, 这种鱼外观健康, 但鱼体失去平衡, 时而在水面狂游, 时而停止不动,眼球突出, 鳍部和侧线都有气泡, 头部, 眼周围结缔组织和皮下肌肉组织气肿, 鳃和血管都有气泡(气栓), 气栓阻塞血液循环,导致鱼死亡。 因当时查不出病因, 只好以这种病特殊症状为名, 称“ 气泡病”或“ 气栓病” ,后来许多研究者证实, 这种病起因于水中溶解气体过饱和。
血液气体亦呈过饱和态
1、当鱼生活在气体过饱和水中时, 高浓度气体经鳃扩散进人血液, 直至体内外气体达到平衡, 此时血液气体亦呈过饱和态;
2、当鱼从深水游至浅水, 由于静水压力解除, 鱼体内气体亦过饱和。
鱼对内环境气体过饱和极其敏感, 受刺激后兴奋不已, 不停地游动, 运动使呼吸频率加快、循环加速, 体温上升或血压下降, 血液过饱和度加重与此同时, 一部分溶解气体游离出来形成气泡, 这样才能降低血液过饱和度, 才能维持体内外气体平衡。
气泡形成的必要条件之一
是水或血液中总气体压力必须高于环境大气压所谓总气体压力是指水或血液中各单项气体分压之和扣除静水压力补偿之后的剩余压力。水深每增加1米, 水溶解气体能力增加10%, 鱼也相应获得10%静水压力补偿, 只有当总气体压力大于1.10大气压或者说总气体压力扣除1米静水压力的剩余压力仍大于周围大气压, 气体才呈过饱和态, 才有可能形成气泡。
气泡形成必要条件之二
是水或血液中必须存在气核。 实验证实, 缺乏气核, 即使总气体压力再高也不能形成气泡。
气体过饱和对鱼类等水生生物的危害
1、急性致死
血管中的气泡阻碍血液流动, 鱼因此缺氧窒息死亡, 故气泡又名气栓。组织和器官中的气泡使其肿大, 挤压变形, 损伤出血, 甚至坏死。
在某大坝河道中张网捕捞鱼苗, 对捕集鱼苗,按鱼苗气泡病判断标准检验:
1、 肠管有气泡
2、膘膨大呈球状
3、运动状态失常
从表中可知, 气泡病发病率与气体过饱和度密切相关, 着饱和度升高, 发病率上升。
设置网箱, 投放幼链鱼, 进行小时活水笼养试验 有关试验条件及结果列在表。
发现鱼体丰满无伤痕, 头部和皮下气肿, 眼球突出、 充血, 内有气泡, 鳍有气抱, 气泡发生率顺序是:腹鳍和胸鳍>尾鳍>臀鳍和背鳍,尾鳍基部鳍条间密集气泡、呈放射状排列, 肠道气泡连绵不断,约5-10毫米大小, 心脏和静脉血窦有时完全为气泡占据、不见血液, 鳃动脉气泡使鳃丝受挤压而变形。
试验表明在高于 130% 的 TDG 过饱和水体中,长薄鳅有剧烈的不良反应;在 TDG 低饱和度水体对长薄鳅有慢性伤害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虾在早上最容易出现缺氧死亡 ,而患气泡病的对虾则是在下午和傍晚出现游塘和死亡 。
2、慢性中毒
鱼类等水生生物长时间停留在非致死性气体过饱和水中(总气体饱和度<110%)亦能患气泡病, 但病变过程长, 受害更为严重,鱼的感觉器官, 如眼球突出、气肿、 出血、 因而失明, 侧线鳞片被无数小气泡覆盖, 使鱼对外界刺激反应能力降低或完全丧失、 不能避开天敌和障碍物, 易为捕食者捕食, 同时亦难觅食。鱼体因气泡和气肿, 浮 力增大、 漂浮 水面, 而表面恰恰是过饱和度最高的水层。 受害更加严重,组织和器官因气肿损伤出血、甚至坏死,体表出血和坏死部位易感染细菌和霉菌, 使鱼大量死亡。有人估计, 非致死性气体过饱和使鱼发生慢性中毒, 死亡率常常高于急性死亡率, 经济损失更 大。
处理方法
1、用食盐
气泡病是一种由 TDG 过饱和水体在环境( 如压强,温度等) 的改变下发生的鱼类栓塞疾病。食盐( NaCl) 经常在水产养殖中使用,有消毒、辅助药物治疗等作用。
在 NaCl 浓度为 10 g /m3 的水体中,小鲫鱼鱼苗的半致死时间较清水中的半致死时间延长,在 NaCl 浓度为50 g /m3 的水体中,大鲫鱼鱼苗的半致死时间较清水中的半致死时间延长,非常明显。
所以当有气体过饱和时,10-50g /m3NaCl可以缓解死亡率。实际养殖过程中20-30斤盐效果显著。
2、处理过多的藻类
养殖水体中多数情况是过多的藻类引发的溶解氧过饱和,通过换水、杀藻、遮光等措施降低植物光合作用。
3、曝气
开增氧机使水体中过饱和气体逸散到空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