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量感的意义及量感的内涵是什么?

9月24日,阅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例式解读小学数学》P46-054

第2章的主题是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2022版课标中的主要表现,中小学是分别表述的,小学偏重于依托经验,初步形成的感悟、意识,初中则着眼于在感悟和意识上的基础上,初步形成的观念和能力。在小学阶段,核心素养主要表现为:数感、量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意识、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跟2011版课标对比,小学的主要表现中,只有恋感是一个全新的内容,其余都是比较熟悉的内容。

增加量感的意义及量感的内涵是什么?本书从5方面进行了阐述:

(1)为什么要在主要表现中增加量感?

原因之一是,为具体内容中的测量,建立起与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之间的联系。原因之二是,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在“三会”与具体内容之间这种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测量除了作为知识、技能存在之外,还能在量感的引导下,激发出长见识、悟道理的生机与活力,成为培育“三会”的一个重要载体。

数学课程既要有作为具体内容要求的测量,也要有作为核心素养主要表现的量感,通过量感拓展出学习者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阐释的可能性,使学会测量的过程,同时成为长见识、悟道理、发展核心素养的过程。

(2)量感的意义是什么?

把单纯与知识技能为目标的测量,引向培育核心素养之路,就是量感的意义。

在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已经足够丰富的情况下,仍增加量感,目的是为度量拓展出充分的教学空间,使与判断有关的元素成为测量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3)如何把握量感的内涵?

一是量感始于测量教学的起点处。二是关注用不上测量工具的场合。

(4)量感的内涵如何具体表现?

书中通过举例具体说明量感在直观感知、选择、估计方面的具体表现。

在没有明确提出量感的时候,由于通过直观感知等开展测量教学要多花时间,“效率”显得不够高,实践当中存在动力不足或浅尝辄止的现象,测量教学直截了当地从单位、工具开始,偏重于技能和操作的情况比较普遍。

(5)发展学生的量感需要注意什么?

需要注意这么几个方面:在亲历度量过程中逐步形成量感;在想象、推理等活动中发展量感;在估测与对比中增强量感。

量感是一个很特别的核心素养的表现。刚开始看到时,感觉跟数感、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有一些重复。通过今天的阅读,意识到了量感的独特性与重要性。

你可能感兴趣的:(增加量感的意义及量感的内涵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