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

积极的纪律_《正面管教》_和善而坚定

平常父母常用的习惯

一.严厉——后果会产生双面性格。

父母面前的乖宝贝。而别人眼中的行为呈现是充满愤恨、报复、反叛、退缩。

随着成长,这种负面情绪会沉淀在性格中,影响到孩子的自尊水平,从而影响到自律。

二.娇纵——以天性使然做借口的教育,背弃为人父母应该付出的挫折教育责任。

如果成为娇惯、纵容模式做推手陪伴孩子成长,可能会促使性格胆小、畏缩(成年后,让社会大舞台去教授他们学习规则、界限。应该会很难改变)。

所以把控就成为父母引导孩子的必修课程。

因为在幼小的孩子身上会凸显强的感知能力,弱的解读能力会让他们无措。

春节在厦门的“南普陀寺”的一幕可以体现这种现象。

两个男孩大概相差两三岁,大的六七岁。一直在哭着喊话,强烈证明自己的存在,甚至一度为了引起父母的关注,跪倒在地哭天抢地的嚎叫;而那个手里牵着小的孩子的父亲,一脸冷漠,他手中的孩子茫然的看着他的哥哥;一直处在他们之间的焦灼、狼狈的年轻母亲,只是嘴里在重复着“如果你听话……你应该……”。而眼睛没有在孩子身上停留一分钟。

大人们焦虑、无奈、漠视的情绪,孩子会很精确的捕捉到!应该先冷处理,让双方独立调整情绪,然后再面对发生的问题。这个过程要让孩子首先学会尊重父母,然后才会倾听他们的诉求。

三.正面管教的道理——核心就是学会和善而坚定。

1.是否做到了和善而坚定。

如何让他们感知到父母的爱是发自内心的、无条件的!

一些行为必须是在规定范畴的。这种要求,有助于成长过程中正确解读什么事情是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触碰的!

心平气和的氛围、言语的抑扬顿挫、情绪的施与放。

2.它有没有给孩子带来归属感和价值感。

就好像小朋友刚学会说话时,总是用我……,我……。自我强调的欲求跟大人交流他们的存在的重要性。如果正确对待,归属感就会让他们感受到爱,存在的价值就会提升他们的自尊。

家庭规则的制定,孩子的参与和讨论存在的价值观。会引导孩子读懂善恶;用有爱心的感知,学会分辨事物发生的多面性,选择的取舍界线。

曾经看到一位父亲在公众场合,手拧着孩子的耳朵,脚在不停的揣着。一边还大声呼喊、训斥“天天玩游戏、手机……”。你能感觉到父亲的焦虑、暴怒、无奈、急切。而孩子除了冷漠、茫然;还击的只有倔强的眼神与执拗的躯体。

所以家庭中的重要规则制定与实施,必须是建立在信任、尊重、满员参与的模式下进行。这种有层次参与活动的交流运用的引导方式,让孩子与家长之间的心灵契合度升高,得以在以后人生旅途中延续与运用。这也会成为家风。

3.这个教养方式是否长期有效。

父母最大的优势就是经验。在长期这个环节,可以引入父母甚至上一辈的优势教育观点,挑选出孩子成长过程中最恰当的思维定式。

同理心的倾听,平等的感受告知,没有语言抱怨、暴力的交流氛围,共商处理发生的问题。赢得孩子的认可而不是用家长权威强势得到孩子的惧怕尊重!

4.有价值的社会和生活技能以及良好品格。

真心的付出与善意引导,善是发自内心深处自然的爱;意在直接说出事实的行为表现,对的就应该拥抱表扬,错的就应该放下身段大方道歉。

严有严的格调,历有历的理由。层次修养、界面设定,一定会成就孩子高自尊、好性格。

偏差行为:

一.由内而外(感知)

孩子的表现让你

1.感觉到恼怒、着急、内疚或者烦恼

——孩子可能是在寻求关注度。

2.感觉到威胁、挑战

——孩子可能是在寻求权利。

3.感觉到受了伤害,感到失望、难以置信或者憎恶

——孩子目的可能是在报复。

4.感觉到无能为力、绝望、无助

——孩子可能是在自暴自弃。

二.有外而内(观察)

1.你的要求被漠视

——为了引起关注。

2.你的要求让孩子产生极大的逆反心理

——权利的欲望与意识在提升。

3.你的要求让孩子升级为行为反抗

——自暴自弃的倾向。

一个和谐的家庭,让孩子感知到要遵守规矩、有纪律。是为了成就他们有温度的爱的能力。

找寻出有独立的平等相处的启发创意的空间;平和的鼓励与赞扬交流的时间。

有独特的专属亲子情感的积极处置、和情绪调整的方式的亲密关系的模式。

关注影响亲子后果的事情而不是精力集中于孩子本身的问题。(逻辑结果与自然结果的关系)

这些方式的正确运用,会增强孩子的信心,产生自律,成就高自尊的修为。形成正确的自我成长模式,会受益一生。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正面管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