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一

怎么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文 | 康磊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79条《教育和自我教育》

很多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总感觉力不从心,学生明明知道该怎么做,却还是小错不断,把班主任搞得身心疲惫。
做领导的,在新学期安排班主任工作,实在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只好强行摊派,或竭力做老师工作,才把班主任配齐。
为什么老师们不愿意做班主任?
为什么学生明明明白道理却屡屡犯错?
为什么学生工作如此难做?
其实,很多问题,都可以从学生的教育与自我教育角度来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79条《教育和自我教育》中,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一、教育中的非教育现象

开篇苏霍姆林斯基就提到我们对学生个性的重视还不够。

教育学,无论就教育的理论或者教育的实践来说,都还没有对人的个性——对他的创造性力量和能力的培养,对理想、兴趣和爱好的形成,给予足够的重视。

不能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就不能尊重每一个人,就不能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样子去成长、发展。创造力、理想、兴趣、爱好等等,都不会顾及到。
在校园中,我们总是把学生当作集体中的一员来看的,学生只是班级中的一个,是班级的代表或缩影,而并不他本人自己。
我们往往看不到学生自身的需求,只是按照集体教育的要求去塑造,而不是让学生成为他自己。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青少年时期是学生自我形成的重要时期,而这个时期的教育,则将会影响他的一生。
这时期的教育更重要的就是自我教育。

少年期和青年早期,是个性在智力方面、道德方面和社会思想方面自我形成的年龄期。在这个年龄期,学生的正常的精神发展,取决于他在活动的各个领域和在集体的关系中,在智力生活和劳动中,在道德信念的形成中,其自我形成的过程进行得究竟是否深刻。一个少年,只有当他学会了不仅仔细地研究周围世界,而且仔细地研究自己本身的时候;只有当他不仅努力认识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而且努力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时候;只有当他的精神力量用来使自己变得更好、更完善的时候,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这里说的就是学生在精神生活的一切领域里的自我教育。

青少年时期的教育不仅要注重让他学习知识,认识周围的世界,更要让他走进自己的内心,关注自己的成长,树立成为一个真正的人的信念,进行自我教育。

为什么我们的教育往往效果欠佳?
原因是,只是把学生当作是一个个被教育者,没有把学生自身的教育力量激发出来。

当学生进入青少年时期,我们却仍旧按照年幼儿童的要求一样来教育他,把他们当作被教育的对象来看待,忽视了学生的自我教育力量。

一个人直到17、18岁,还只是感到自己是个受教育者,只是有人在教育他,而他并不教育任何人,也不教育自己,因为他并没有在与别人的多重关系中来造就自己。

这是我们教育往往费力却不讨好的原因所在。
我们苦口婆心地给学生讲各种自认为很重要的生活知识、人生道理,灌输一些科学真理和道德准则到学生头脑中,但我们只做了头脑的教育,却没有做到入心的教育。

要知道,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

一番道理只有经过学生的内心,被学生所接受,并成为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过的行动、感受时,才能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成为自我成长的有益力量。
苏霍姆林斯基说:

要一个人考虑自己的前途,就应当让他在自我教育方面实际地做一点事情,让他通过某一件事情去考验和尝试自己的力量,去锻炼自己。


为了要解放创造力,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陶行知早在几十年前就提出了“六个解放”:

(一)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能想。层层束缚儿童创造力的裹头巾必须撕下来。
(二)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能干。
(三)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能看,不戴上有色眼睛,使眼睛能看事实。
(四)解放儿童的嘴,使他们能谈,特别要有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五)解放儿童的空间,不要把儿童关在笼中,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扩大认识的眼界,取得丰富的学问。
(六)解放儿童的时间,不把他们的功课表填满,不逼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他们。

要给他们一些空间、时间消化学问,并且学一点他们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情,决不能把儿童的全部时间占据,使儿童失去学习人生的机会,养成无意创造的倾向。创造的儿童教育,首先要为儿童争取时间的解放。

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去独立地做一点事情,通过一些事情考验和尝试自己的力量,锻炼自己,哪怕失败了也是自己的成长经验,也为会对自己今后的成长提供宝贵的借鉴。
老师如果不相信学生的自我教育力量,不能解放学生的手脚,不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做事,体验过程,经历错误,这对于成长是无益的。
劳动可以给学生一定的自我教育机会。
但我们的劳动,对学生而言,往往只是一种义务而已。
智育也可能给学生一定的教育。但我们的智育往往只是面对学生的抽象的思想,没有针对学生的具体特点。
活动也变成了布置下来的任务。
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

如果少年们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并没有教育自己,没有感到把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贡献给别人就会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那么这种关系就会使他们感到枯燥乏味。
在活动中,没有教育影响的作用,活动的自我教育价值,也很难体现出来。

怎样才能让活动发挥自我教育的力量呢?

我坚决相信,让少年去当低年级同学的教育者,是道德教育中最复杂、最不容易而又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严格地说,自我教育就是从这里开始的:让一个人去关心另一个人,力求看到自己身上的好的东西在另一个人的身上表现出来。

利用学生之间的交往,让同学年龄段的学生之间相互影响,让学生在关心别人的同时,看到自己的真善美的力量,看到自身改变他人、改变自己的力量,就会让自我教育的作用显现并放大出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怎么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