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

一个人处于三种时期,最容易爱上另一个人。第一个时期,是年少情窦初开时期,遇见一个正当年龄的女孩。第二个时期,是职场失意落寞时期,遇见一个不离不弃陪伴自己的女人。第三个时期,是渴望家庭温暖时期,遇见一个给予自己关怀与理解的女人。

18岁,离开故乡后,每个人的眼界与认知会发生很大的改变。对人对事的定义也会随着自己的经历而变化。从小饱受孤独与煎熬的人在成年之后会更加渴望爱情。张爱玲说过的一句话,她说,我以为,爱情可以填满人生的遗憾,然而,制造更多遗憾的,偏偏是爱情。

其实沉默寡言的人有更多的悲伤,那种悲伤无法言喻,是那种从来没有被理解,没有被选择,没有被心疼过的悲伤。那种悲伤,是无法短时间治愈的。你可能不知道吧!有些微笑的背后是咬紧牙关的灵魂,有些泪水的深处是一言难尽的苦衷。被生活伤害得遍体鳞伤、被爱情折磨得满身伤痕的人都喜欢写诗。为了证明自己曾经那份真挚的感情永存在心底,从未走远。为了寻一个有缘的人,能看透文字内蕴含的灵魂的人。

林徽因曾给徐志摩写过一首诗,这首诗的名字叫《别丢掉》,是我最喜欢的一首诗,里面有一句是这样写的,一样是月明,一样是隔山灯火,满天的星,只使人不见,梦似的挂起。初听这首诗是在朗读者这个节目里面,许渊冲老先生翻译这首诗的时候,他是这样说的,林徽因走徐志摩的故乡过,看到见景生情,一样是明月,一样是满山灯火,只有人不见,梦似的挂起,物是人非,最伤人心。

卞之琳所写的《断章》,里面有这样一句,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初中时,语文老师讲过这句诗,她是这样点评的,这首诗表达的其实是桥上人对风景的一片深情,以及楼上人对桥上人的无限厚意。有浓厚的哲学思辨意识,把诗歌和人生哲理结合在一起,表达自己对宇宙和人生的探求。当时不懂,后来渐渐懂了,可再读那首诗时,却已经成为了看风景的人。

读完初中和高中后,我才意识到,我有多喜欢语文,我初高中的两位语文老师,都是我的班主任,她们都是90后,思想很开明,语言很中听。我现在依稀还记得,她们都曾给我讲过一首诗,那是席慕蓉的一首诗,名字叫《一棵开花的树》,初中时,班上的一个同学朗诵了那首诗,我觉得很有韵味,便用心记了下来,等到高中学习诗歌时,我朗诵了那首诗,最打动我那几句我现在还能背得出来,它是这样写的,当你走近,请你细听,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那是我凋零的心。

且夫诗者,由情生者也,有必不可解之情,而后有必不可朽之诗扎西拉姆·多多在《见与不见》中这样写到,我觉得真正的爱就是这样,想天上的恒星一样,虽历经沧桑,仍亘古不变。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手里,不舍不弃;世界曾经颠倒黑白,如今回归绚丽色彩。淡淡内涵着浓烈的爱情。

后来的我们都渴望着生命里会出现一个人,她就像一道光,为你驱散所有的黑暗。人生的坎坷与挫折,都有她,直到生命的尽头。执汝之手,与汝偕老。无畏世人的眼光,不惧世事的沧桑,唯有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唯有相思,是最深情的表白。我读过很多情诗,听过很多情话,都觉得稀松平常,平淡无奇。只是,有一次,我在梦里呼喊你的名字,你停住脚步,缓缓回头见我的时候,我竟六神无主,方寸大乱。

你可能感兴趣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