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这么热,我们聊聊“小白点”如何让加州鲈养殖户心凉的吧

近几年,加州鲈养殖逐渐出现规模化,但同时,加州鲈的病害困扰着每一个养殖户。因为加州鲈每一个生长阶段都有特定的病害暴发,虽然病因不同,但都会造成重大损失。譬如小苗阶段(8朝以内),主要是爆发弹状病毒(熟身,打转);当鱼苗再养大一些,虹彩病毒开始流行,在4-6月份进入流行高峰;进入7月份后,诺卡氏菌会逐渐爆发;到11月份左右,则以斜管虫为主。总而言之,加州鲈每一个生长阶段都有特定爆发的病害,每一种病害都可能很严重。而被称为鱼类“癌症”的小白点“小瓜虫病”则容易发生在早春、晚秋和冬季。只有炎热的盛季才可能避免它的造访。比如19年5月下旬广西梧州网箱大片死鱼事件的原因就是小瓜虫爆发。

小瓜虫的病原

小瓜虫病主要是由多子小瓜虫寄生于鱼的皮肤或鳃引起的一种纤毛虫病。多子小瓜虫的成虫卵呈圆形或球形,全身密布短而均匀的纤毛。体内有一马蹄形或香肠形大核。幼虫呈卵形或椭圆形,全身有等长的纤毛,后端有一根长而粗的尾毛。幼虫钻入体表上皮细胞层中或鳃间组织,刺激周围的上皮细胞增生,从而形成小囊泡。

小瓜虫的生殖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宿主组织内虫体进行分裂生殖,一般是不等分分裂3~4次而终止;二是成虫离开鱼体,在水中游泳一段时间后,停下来在原点转动,不久身体分泌一种无色透明有弹性的包囊,一般呈圆形或卵形,沉没在水底或其他固体物上。

小瓜虫的流行病学及症状

小瓜虫病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危害较大,不论鱼的种类,从鱼苗到成鱼,均可发病,尤其是面积较小的水体或高密度养殖时更易发生;流行期长,适宜繁殖水温为15~25摄氏度,流行于早春、晚秋和冬季。当水温降至10摄氏度以下或上升至28℃以上,虫体发育停止。该病靠包囊及其幼虫传播。

得了小瓜虫的加州鲈反应迟钝,游动缓慢,由于小瓜虫的附着,病鱼会与池塘边或其他固体物摩擦,在鱼表面、鳍条或鳃会布满无数白色小点,所以小瓜虫病也叫“白点病”。随着病情的加重,患病鱼体表分泌大量粘液,呼吸困难,表皮糜烂、脱落,渐渐出现死亡的情况;严重时,经常浮于水面,受到惊吓也不会下沉水底。

小瓜虫病难处理的原因

我们都知道小瓜虫肆虐难治,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原因。其实这跟小瓜虫的流行病学有很大关系,它靠包囊及其幼虫传播。而一般的杀虫剂很难穿透包囊或者穿透力弱不能发挥药效。用量大杀了虫也杀了鱼,陷入两难的境地。

加州鲈小瓜虫病处理方案参考

首先是温度调节,工厂养殖我们可以从升温的角度处理,它的弊端就是外塘没法操作;

抓住小瓜虫繁殖期,用敌百虫、白点净等杀虫剂处理小瓜虫脱落之后,我们要在随后的两到三天内,再处理一次水体的幼虫。当然这样的方式并不是没有缺点,因为小瓜虫一旦大量爆发的时候,鱼的鳃部都会发生病变,鱼体处于生理性缺氧,而要处理掉小瓜虫,必须要用高渗透的药物才行,这些药物会再次加重鳃部的负担,造成组织、鱼体缺氧程度非常明显,同时这种药物一般都会伤水,所以可能会造成大量的死亡,风险比较高。

③还有民间的土方法,特定条件下也有一定效果。

比如青蒿末,参考量为每千克体重0.3-0.4g,拌料投喂,每天1次,连用5-7天。

亚甲基蓝,参考量为每平方米水体2g,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用2-3天。

辣椒粉和生姜等,参考量分别为每立方米水体0.8-1.2g和1.5-2.2g,加水煮沸30分钟后,连渣带汁全池泼洒,每天1从,连用3-4天。

加州鲈病害很复杂,即便养户觉得症状看起来差不多,使用同一种药也不一定见效。这并非药物不行,而是病因不同。因此,防治方案最好是按照当下的情况以及检测出来的结果来制定。即使同一种症状,也应由专业渔医根据投喂、水质、鱼体健康度、用药史等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切合实际的处理方案。甚至有时需要多种药搭配使用,才会出效果。

加州鲈小瓜虫病如何预防

小瓜虫病目前并无特效的治疗方案。可依据小瓜虫的生物学特性,结合鱼病的三环理论,从改善水体环境、消灭病原菌、增强鱼体体质和抗病力三方面着手,进行预防,具体为:一,合理调控pH,维持弱碱性(以下午pH8.3左右为宜),定期改底消毒,稳定水质;二,流行季节,谨慎杀虫或换水,定期用安全且渗透性强的驱虫产品乐畅以驱代杀做好防控;三,选好饲料,科学投喂,勿猛加料或过度投喂。日常饲喂时可添加保肝护肠产品如胆汁酸、多维、中草药杜仲叶等,来增加鱼体体质,提高抵抗力。如发病严重,则应及时选用温和的杀虫剂进行治疗。

你可能感兴趣的:(天气这么热,我们聊聊“小白点”如何让加州鲈养殖户心凉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