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家霍金曾说过:记得抬头仰望星空,而不是低头看你的脚。如今,这句话用在我此时育儿的感受上,真是再贴切不过了。
01
和多年前的老友通电话,三句不离孩子的教育。
“我现在回想起来,真后悔没听你的话。”老友在电话那头感叹着。
“什么话啊?”我惊讶地问道。老友的孩子已上初中,我本意是向她取经的。
“那时我孩子还没上一年级,我把他送去学珠心算。你当时给我建议,'五六岁不正是培养思维能力的时期吗?不应该让孩子用记忆的方式去算数。'我没有听你的,继续让孩子学习完了珠心算。”
“啊?我有说过吗?”我的嘴巴惊成了一个“O”字形,半天才合上。
“有啊,你忘记啦?当时你刚刚学完心理咨询师的课程,说书上讲了五六岁是应该着重培养思维能力的。” 朋友听我反应迟疑,又着重强调了一遍。
一瞬间,我的脑海中过电影般闪现出了十年前和老友对话的那一幕。我确曾提过这样的观点。
朋友顿了顿,继续说道:“ 记得我儿子上一年级时,算数噼里啪啦那个快,我心里还挺美的。后来,问题就逐渐显现出来了。现在上了初中,孩子做数理化题目,总是不喜欢思考,直接上来就计算。我们总结后发现,是少了思维的过程,那才是最重要的。”
一席话让我幡然醒悟。
最近,我真差一点就要重蹈朋友覆辙了。周围很多孩子上了所谓的算数班,就可以不假思索地答出结果,而自己孩子还需要扳着手指头点点。在这样的情形下,我几乎忘记了当初的所学,忘记了孩子的成长规律,只想鼠目寸光地解决眼前的问题!
挂掉电话后,我立刻在书柜里翻出了当年的心理咨询师课本,上面赫然写着
“五六岁的幼儿是具体形象思维,要让他们在具体事物上认识数,而九岁后才是逐渐转变为抽象逻辑思维。”
前期思维方式基础没打好,后期就难以衔接升级。这也就是“三年级分水岭”的一大重要原因。
呜呼,这么重要的问题我怎么就轻而易举地忽视了呢?也许还是攀比心理作祟吧,生怕自己的小苗长得慢,就使劲给她加营养,再不济,就拽一拽,急功近利的心态反而破坏了她的生长规律,得不偿失。
02
还有一个给我印象很深的是小主持人班。
本来是抱着一腔热情去的,结果上课的内容让人大失所望。
第一节课,教孩子们坐得板板正正,发声吐气 。几节课下来,就是将老师规定的绕口令背好,孩子们照着老师既定的姿势,摆着动作,仿佛流水线批量生产出的玩偶,全然没有孩童活泼泼,天真真的气息。
也许,孩子们在这样模式地训练下,可以字正腔圆,然而所有这一切都不是孩子发自自己的所思所想,只不过是文字的播报机而已。
我们所熟知、喜欢的著名主持人,哪一个不是幼年时就开始积攒深厚的文学功底,哪一个不是思维敏捷,口吐莲花?
董卿,从五六岁时,父亲就让她背诵唐诗宋词,这为她积攒了深厚的文学功底。对诗词的信手拈来,赋予了她的主持生命和灵魂,那字字珠玑,无不透露着优雅和智慧。
孟飞,一个非常睿智的主持人,他的主持常出金句,一句话可以扭转乾坤,化干戈为玉帛。孟飞在自传中提到:这很大一部分得益于他从小到大坚持不懈地读书、写作 。通过读书来感受世界,通过写作来学会思考,这是他主持事业成功的真谛。
奋斗前行的路上,不怕困难挫折,怕的是一开始就走错了方向。
现在的很多主持人班都是注重教授孩子“技”而非“神”。
说话的实质是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倘若空洞无物,词不达意,即使发音有多么字正腔圆,那也只是金玉其表,败絮其中吧?
试想,小小的孩子,连语言组织,表达流畅都没锻炼好时,就迫不及待得塞给他些技巧,流于形式,那又有什么用呢?
孩子们在这样的条条框框限制下,只会潜意识中提醒自己手脚有没摆对位置,发音是否标准,而不去管说出的话是否能够信服于人,打动人心。这是不是一种本末倒置,我不得而知。但我可以确定的是:
要让孩子变得懂得表达自己所思所想,让主持技巧成为表达的工具,而不是把活泼泼、天真真的孩子变成主持的工具。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环境下,家长们望子成龙的心都是急切的。我们生怕孩子落后于人,甚至为眼前的一点点差距而心生焦虑。也正因为如此,很多家长,包括我自己都会陷入“乱花渐入迷人眼”的培训班之中,成为他们的追捧者。而这其中,又有多少是鱼龙混杂呢?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正如霍金而言“记得抬头仰望星空,而不是低头看你的脚。”
不偏信,不盲目,顺着孩子的生长发展规律,顺势而为,才是最好的方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