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机器》读后感(下)

这部小说中的未来没有高科技武器,没有太空的神秘,文明才刚刚开始就已经毁灭了。似乎很不合逻辑,但是从作者的真实意图来看又好像无懈可击,作者想写的并不是科技的力量,而是人类自己的关系。

      作者写的未来其实不是未来,而是过去,莫洛克人很像茹毛饮血的原始人,爱洛伊人更像是伊甸园里的亚当和夏娃。巨大的蝴蝶和螃蟹好像巨兽时代的野兽,或更早的巨大的蜻蜓和奇异虾。红色的海更像是地球初始形成时的岩浆。

        文明才刚刚开始就已经毁灭了。地球怎样形成的,就怎样毁灭。虽然生物逆进化的可能性不大,但是这却是作者对人类命运的一种思考,现在的人类骄傲自大,肆无忌惮的索取,贪得无厌,难道不是正向作者所害怕的那样正向野兽演变吗?这一切看起来就像一个轮回,从哪里来,就到哪里去。

      从现在人类的发展来看,野生动物灭绝殆尽的可能性很大,但是无论怎样看,家禽家畜都不可能灭绝。未来人吃人的设定很站不住脚,除非是因为彻骨的仇恨。

        那么人类究竟会怎样灭亡呢,因为病毒吗?理论上来说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但是我还是喜欢引用一首诗:“有人说世界将毁灭于火, 有人说毁灭于冰。 根据我对于欲望的体验, 我同意毁灭于火的观点。 但如果它必须毁灭两次. 则我想我对于恨有足够的认识 可以说在破坏力一方面,冰 也同样伟大,且能够胜任。”

      小说中的莫洛克人聪明,有技能,习惯潮湿的地下生活,每天不停工作,这是谁,这不就是当时的工人吗?爱洛伊人单纯,无工作能力,这也许就是统治阶级吧。如果人与人之间互相压迫,互相欺凌,阶级的对立,矛盾,仇恨,必将越来越深,到了最后,一定会酿成极端苦果。

        这篇小说发表于1895年,维多利亚时期,就维多利亚时期来说,英国人充满骄傲,充满自信,不可一世。但是在繁荣的背后则是贫富的极度分化,工人们食不果腹,干着超额的工作,很多儿童被迫成为窃贼,又被送上绞架。这样的繁荣是危险的,是不可能长远的,就算经济繁荣,就算科技发达。果然在不久之后,经过两次世界大战,英国的繁荣一去不返。

      世界将毁灭于欲望或者仇恨,这个话题太大了。我们不妨举一个例子,人类世界最临近毁灭的一次是是二战。那么二战元凶希特勒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穷得没饭吃时还愿意分一点面包给老鼠吃,一战德国战败时他哭得歇斯底里,他善良,爱国,专一,也算是个好人。但是他却屠杀了那么多犹太人,为什么?仇恨!他却想要征服全世界,为什么?欲望!

      这人类心中的冰与火如果不加节制,则小说就会变成现实, 人类的存在真的只会是一瞬间,从野蛮到文明,再从文明到野蛮加起来一不过100万年。比起恐龙称霸地球的时间也只是九牛一毛。

      盲目的自大没有什么用处,欲望与仇恨必将带来可怕的后果。但是毕竟小说中也出现了一些温馨的情节,比如书中的女孩韦娜,比如主人公带回来的花。无论哪一个时代,爱总是战胜心魔最伟大的武器,它能融化冰,它能熄灭火。

      最后顺便说一下和人类一样,地球也会灭亡于冰或火?儒勒.凡尔纳曾多次提到过,地球终将冷却,那些不可再生的资源耗尽,所有能量消失,那时候地球就死了。不过更多的人认为地球最终是会被太阳吞噬,这才是它应有的命运。但是,这些都是后话。

       

你可能感兴趣的:(《时间机器》读后感(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