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热爱的世界

图片发自App

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自己所热爱的世界,这个世界是“空”的,因为它排除了现实的一切妄念和欲念。但正因为这样,这个世界便腾出最广阔的空间。它可以容纳你真心喜爱的一切,可以容纳你的希望与期待,可以容纳你生命的本真与本然。在这个世界里,你可以纵情的傻笑、漫游、言说,可以展开自由的翅膀无拘无束的飞翔。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渐渐的爱上了看书。喜欢一个人在书架旁慢慢地走、慢慢地去遇见一本不期而遇的书。太多数时候,我并不想刻意去寻找,我喜欢没有任何目的的闲逛,直到遇到一本书能触动我的心灵。这个时候,心里有种无法言说的激动与喜悦,顿时觉得灵魂找到停靠的港湾。小时候,内心最深的渴望是拥有数不尽的书。如果家的附近有一个图书馆,那真是极好。那时,想着如果可以每天无拘无束的在书的世界里遨游,那应该是人生最美好的事。然而,内心越是最渴望的东西越是得不到,越是得不到的越觉得弥足珍贵。长大后,学校有了图书馆,我的生活仿佛开启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记忆中,父母从来没有给我买过课外书。读村小的时候,学校没有图书馆。直到来到乡里上五年级的时候,那个小学才有图书馆。那时,每周可以去借一次书,每次去借书心里简直乐开了花。不过图书馆的书特别少,基本是别人捐赠的。最早读的两本书是《鲁滨逊漂游记》和《中国上下五千年》,那时特别喜欢《鲁滨逊漂游记》。小时候我也常常想离家出走,一个人去野外生活,可自始至终都没有勇气,读了这本书之后感觉自己找到了知音。

初中时,学校的图书馆又小又破,还不让借书。印象中,初中基本没看过什么书籍。不过,从初中开始喜欢上写字。没事的时候喜欢随便写写,几乎每天会写一篇日记。高中时,图书馆比以前大些,藏书也多些了。那时候特别喜欢台湾作家琦君,尤其喜欢那本《梦中的饼干屋》。她的文章朴实无华,没有华丽的词藻,却是真情流露。在她的散文里,常见的主题是母亲、童年、爱与回忆,这大概与冰心的风格有些许相似。另一本印象深刻的书是巴金先生的《家》,这本书是从同学那儿借的,利用零零碎碎课余时间看完了。这是我读过的第一本长篇小说,其中无数次被里面的情节打动到哭。尤其读到鸣凤死的时候,彷佛感受到一种绞心的痛。现实是如此的无奈,真心相爱的两个人由于封建的枷锁和所谓的等级而无法在一起。最终一个人选择懦弱逃避,另一个人走向自杀灭亡。

十八岁那年考上了大学,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那里的图书馆很大,有书库、阅览室、自习室,一切都是我喜欢的样子。这四年里,我仿佛找到了那个我所热爱的世界。书籍滋润了我的生活,使我不那么孤单与无聊。喜欢去享受那份宁静与祥和,一个人坐在一个角落里,心却在另一个世界自由自在的遨游。闲来无事时或者心情烦闷时,会随便写点东西。刚开始写只是想倾诉,后来发现每次写完心情确实好多了。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我想这大概也是一种自我反省的方式吧。通过这种方式,我不断的反省自己、认识自己、解剖自己。虽然,依旧有些迷茫与不安,却一直选择勇敢的往前走。这四年里,我读了许多优秀的作品,感受到文字的巨大魅力。一些书籍是自己想去读的,一些是机遇巧合去读的,还有一些是文学课上要求去读的。从中我认识到世界的真善美,感受到生活的美妙与辛酸。读了一些书,越发觉得自己的世界原来这么渺小。自己就像是一只井底之蛙,生活在那寸小天地。

有人说,书读多了,容颜也改变了。我不知道书籍是否会有这样神奇的效果,但书籍的确抚慰我的心灵,让我一路上健康的成长。现在,能够静下心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了,时常会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慌和精神世界的荒芜。其实,人只有现实的体验是远远不够的,人还需要有精神世界的体验,需要有梦境,需要暂时的栖息,这或许就是人们常说的诗和远方吧。 

我所热爱的世界,是一个无形的存在也可以说是梦境,在那里有我自己的秩序、尺度和眼睛。愿大家都能找到那个你所热爱的世界,你将会找到永恒的幸福和灵感的源头!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所热爱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