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自有黄金屋

小的时候,认为读书学习只是为了考试时分数高,至于学了有啥用,好像跟生活中没有啥关系。现在却越来越觉得,读书学习是件有意思的事情,可以解释生活中很多原本不理解的现象,或者使原本认为已经获得的理解变得更加深刻。

小玙儿吃饭或者喝汤时,有时汤凉得太慢,我会把汤从她的小碗倒进一个大碗里。每当这样时,她都会表现的不太情愿,不管大人再怎么跟她解释,其实一样多,她都坚持认为盛在大碗里的汤变多了。有一次,为了这类事情我还训了她一顿。

训孩子这类事情,在我跟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还是很少见的,因为我深刻记得自己小时候挨训的感觉,很恐惧,很孤独,很无助。从小到大,妈妈跟我交流时,她口头语似乎就是:“哪来那么多事儿!”“看你这些毛病!”“你给我闭嘴!”所以,我不想让我的孩子们从小就充斥着这样的体验,直至长大,变得自卑,畏缩。

成年后,我跟妈妈聊天的时候,尝试着提起过,小时候的某件事情我印象比较深,那一次我可难过了,之类的。但每次只要一开头,妈妈就会变得特别不耐烦,进而特别委屈,进而转化为愤怒,进而表现出对我的无比失望。她会打断我:“行啦行啦!你这人就跟别人不一样,对你的好你是一丁点都记不住!对你一百次好,一万次好,你也记不住,就能记住那一丁点的不好!就那么记仇?对,在你眼里,你妈就一点好都没有!养你这么多年养出恨来了!你妈在你眼里就是敌人!”……然后就不会再听我说任何话。如果我闭嘴不做任何解释,她就会好多天不理我,不管我怎么贴贴乎乎;如果我此时继续解释,结果就是以吵架而告终,然后好多天不理我。

自从学了一些心理学的知识以后,这些似乎就都有了解释,让人豁然开朗。

图片发自App

小玙儿不想喝大碗里的汤,是因为在她这个年龄还不懂守恒,她坚决认为大碗装的东西都比小碗多。不不只是吃饭喝汤这类的事,平时的其他事情上也有类似的现象。比如她手里拿着一块糖,妹妹看到了也想要,她一定会握紧手里的那块,再给妹妹拿另外一块。但绝对不会把手里的糖先给妹妹,然后自己再另外拿一块,不管大人怎么劝说。因为她坚持认为,她手里的那个糖就是她的,换了一个就不是了,如果把她手里的这个给了妹妹,即使再拿一个同样的糖给她,她也认为她的糖没了,被妹妹给吃了。

图片发自App

我之所以会记得小时候那些伤心的事情,是因为在那个年龄阶段,对负向信息的理解和记忆是最强的。相信有很多人也跟我一样,会对小时候伤心的事记得比较清楚,比如4岁那年摔倒了很疼,5岁那年爸爸揍了我一顿好委屈,6岁那年老师冤枉了自己好委屈,7岁那年跟最好的朋友吵架好伤心……并不是我有多记仇,我是个白眼狼,是源于那个年龄段孩子的人类共性。如果你说,我怎么就不记得伤心的事情?那只有两个原因,第一,恭喜你,你的童年真的非常非常顺利,非常非常幸福;第二,说明你的脑子不正常。

我妈之所以会对别人对她行为上的异议表示出特别的特别不满,主要是因为她的年纪越来越大,希望别人理解她,尊重她,非常不愿意别人对她过往的行为指指点点。即使对方只是提及,但她会敏感地认为,那是对她辛苦走过的生命历程的全盘否定。

此外,从我记事开始,听到我妈最经常说的话就是“我命不好。”她在遇到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时,几乎没有去努力的改变过自己,最多也是浅尝辄止,然后就认为自己已经尽了全力,但是无力回天。按照罗特的控制点理论来看,我妈妈是典型的外控者,认为生活中多数事情的结果都是个人不能控制的各种外部力量造成的,相信社会的安排,相信命运和机遇决定了自己的现状,认为个人的努力无济于事,从而渐渐放弃对生活的主动和责任,变得越来越怨天尤人。

越来越觉得,老祖宗真的是很有智慧的,还在那么久远的古代,留下的话就都那么有道理,而且都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多看书,多学习,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如果你不能去看世界,那就在书中读世界吧!


        若璠su,二宝妈,终生学习者。坚持100天跑步,坚持100天连续写作。今天是我练习写作的第122天,累计输出135305字。

        自律让一切更自由,我愿和你一起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书中自有黄金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