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用“非暴力沟通”,人间惨剧不再重现

2019年4月17日,上海卢浦大桥上发生了一起跳桥事件,跳桥人员当场死亡。

跳桥的是一名17岁的中学生,跟在他身后想拉住他的是他的母亲,是什么事情导致男孩如此决绝地选择与这个温暖的世界告别?

根据自杀男孩的母亲交代,孩子是在学校与同学发生了矛盾,本来找她倾诉是想得到安慰的,可是却遭到了批评,两人争执起来,在车子停在卢浦大桥引桥处时,17岁的男孩拉开车门,穿过车流,没有一丝一毫的犹豫直接从桥上跳了下去,与身后母亲想要拉住她的手擦肩而过,转身就是阴阳两隔。

不能不说这是人间惨剧,但我们要从这个事件中看到问题的根源是什么。生活中,我们是否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

老公对老婆说:就你事多,你到底能不能快点啊?

老婆对老公说:喝,喝,喝,就知道喝,喝死算了!

老师对学生说:你笨死了,教了你这么多次都还不会呢?

上级对下级说:你一天到晚迟到,是不是要我送你一个闹钟?

怎么样?哪个听者不难受?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加令人痛苦。但这些内容我们陌生吗?指责,嘲讽,否定,说教,随意评价,贴标签等等,无处不有,事实上我们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了痛苦的暴力世界中。

《非暴力沟通》沟通一书让我们知道,为什么我们跟别人说话的时候容易出现暴力状况,他从很深入的角度剖析了暴力的产生来源,并且给出了一个非暴力的解决方案。

本书作者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由于在促进人类和谐共处方面的突出成就,2006年他获得了地球村基金会颁发的和平之桥奖。卢森堡博士早年师从心理学大师卡尔·罗杰斯,后来他发展出极具启发性和影响力的非暴力沟通的原则和方法,不仅教会人们如何使个人生活更加和谐美好,同时解决了众多世界范围内的冲突和争端。《非暴力沟通》一书即他毕生精华之浓缩。

一、什么是非暴力沟通-爱的语言

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在书中写到:我相信,人天生热爱生命,乐于互助,可是,究竟是什么让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以致互相伤害呢?又是什么让有些人即使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中也能心存爱意?后来,他发现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不会条件反射般地对待他人的感受和愿望,让我们对冲突会有更积极的处理思维,也会打开爱和理解,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关联。所以他把这种沟通方式称为“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是Nonviolent Communication(简写NVC)一词的中译,又称爱的语言。

二、是什么蒙蔽了爱

暴力从何而来?因为某些语言和表达方式虽然致力于满足某种愿望,却忽视了人的感受,最终导致彼此的伤害。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道德评判: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他就很容易被看作不道德的。如:女朋友想男朋友多一些体贴,男朋友就会认为她“太粘人了”,而男朋如果不能及时体贴女朋友,很可能被女朋友认定为“他对我太冷漠了”。这样的评论暗藏着我们的价值观,但这样并不公平,我们不能将价值评价与道德判断混为一谈。

2、进行比较:比较也是评判的一种方式,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就有:你看看邻居家的小A,跟你一个学校一个班,一个老师一个环境,为什么差异就这么大呢?你看看我们同学老王,早就住上别墅买上豪车了,而你呢……数不清的比较蒙蔽了我们对亲人的爱意。

3、回避责任: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我们对自己的情感与行为负责。可是,在沟通的时候,很多人却总喜欢用“不得不”这类语言来伤害身边人,如:有位女士就认为她为孩子们做饭就是“不得不”的事情。当她有这样的情绪的时候,跟孩子们说话、沟通就很容易带上暴力,这对孩子肯定是一种伤害。

4、强人所难:我们对别人的要求往往暗藏着威胁,这意味着对方不配合就会遭遇惩罚,比如:你再不听话,我就把你送往奶奶家去;你不把工资卡给我,就说明你不爱我了;这种言论不管最终结果如果,都很容易在对方心理上留下阴影。

三、用非暴力沟通,搭建人与人之间的理解纽带

也许所有人并不认为自己的沟通方式是”暴力“的,但其中一部分人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或他人痛苦。而我们,虽然难以避免来自周围的暴力语言,但我们可以选择使用非暴力沟通,来促成双方的理解。

非暴力沟通适用于各个层面的交流和各种环境:如家庭,学校,组织机构,谈判等。它由四个要素构成: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1、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是观察。

我们要仔细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并清楚地说出观察结果。例如:某员工迟到了,被领导逮住,领导说:你怎么总是迟到啊?这就是错误的沟通方式。而正确的沟通方式应该是:小王,本月22个工作日,你迟到了18个。这里面,不带情绪,不带观点,只是在说一个已经发生的事实。这就是非暴力沟通里的观察。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说过: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表式。

2、非暴力沟通的第二个要素是感受。

在中国,我们都不太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是因为我们从小到大被忽略了太多的感受反而变成了习惯。比如孩子跌倒了,妈妈会说:起来,你是男子汉。当你觉得疼想哭时,妈妈说:这点小事有什么好哭的。孩子大了不提要求不闹情绪被父母认为孩子懂事……所以时间长了,我们都不会表达自己的感受了。

但非暴力沟通中要求我们要善于体会和表达感受,也应该更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使沟通更为顺畅。有哪些词是代表感受的呢?像“难过、忧伤、痛苦、孤独、开心、愉快”等。但一定要注意,感受与想法是有区别的,我们在表达自己的感受时,不要使用想法。比如:今天有太阳,我感觉很温暖,所以我很开心。“今天有太阳”是描述事实,是观察的内容。“我感觉很温暖”这个是想法,也许你觉得温暖,别人觉得太热。“我很开心”这个才是你的感受。

3、非暴力沟通的第三个要素是需要。

一个人产生情绪,是因为他的某种需求没有得到被满足,所以当我们有某种需求的时候,一定要明确地表达我们的需要和期待,这样就能避免情绪积压,也就不会产生暴力沟通了。

指责、批评、或评论往往暗含着期待,当我们对他人进行批评时,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被满足的需求,而我们通过批评的方式来提醒对方满足我们,显然适得其反,因为我们的批评只会让对方申辩或反击。如果我们能直接表达自己的需要,反而能得到较为积极的回应。比如:老婆对老公说:亲爱的,你一周的时间,有五天是在外应酬的,我一个人在家吃饭,很没意趣。我需要你明天陪我吃饭。可以吗?这种需求表达远比“你每天在外应酬,你心里还有没有我”效果要好得多,当然也更容易得到对方积极的回应了。

4、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是请求。

以什么样的方式提出请求容易得到积极的回应呢?我们要清楚地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做什么,避免使用抽象的语言。如“你要对我好”这种类型的,而要具体到“什么才是对你好的表现”。正确的做法是:我希望你每周至少有一个晚上是陪我一起吃饭的。在提出请求时,我们把需求讲得越清楚越可能得到回应。(注意:千万别让对方猜你的心意。)

我们不是圣人,在生气的时候很容易发生抱怨、批评、指责、挖苦等,但我们也会发现,这些行为往往会把我们的生活搞得一团糟。现在我们需要记住这个非暴力沟通的公式:我看到……我感受到……是因为……我请求……。在每次关键沟通前深吸一口气,然后套用这个公式,真诚的倾听,反馈,相信很快就能发现人生的境界豁然开朗。

愿我们都学会并使用“非暴力沟通”,让文章开头的惨剧不再发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人都用“非暴力沟通”,人间惨剧不再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