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二十五章 不先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二十五章 不先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解了凡事要讲规矩,意思是面对要解决的事物,首先要考虑其是否合于规矩。规矩是人类社会的产物,是社会规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法规与道德相融合的行为准则。天地万事万物本是自然而发,并不受规矩的约束与限制,在世俗世界,人是事物的主体,事物的发生必会影响人类社会,如何解决问题呢,首先就要考虑事物是否合于规矩,是否符合社会法规。

韩非子说在朝堂议事,后言则立,权议之士懂得这个道理。权议之士懂得的道理就是“计会规矩”,对所议之事,先看是否合于规矩,遵于法律,通盘考虑,权衡利弊,前思后想成熟后再说出自己的主张,一般来说这样的主张能被各方所接受,能立于朝言。“计会规矩”这是站在依法治国的高度看待问题,凡事要合于规矩,遵于律法。真正的权议之士将“计会规矩”作为自己最高的行为原则与准则,不可破不可违。

韩非子的“计会规矩”说法,对于当下的中国社会有很大的指导与实践意义,不管是官场、商场、职场,还是为人处事都要合于规矩,遵于律法。合规矩遵法律,是守信用的前提与基础。守了规矩,规矩的作用就显现出来,划圆不用规矩,就划不出圆,事情成不了,规矩无用处。国家律法只是依法治国的工具,想要国富民强就要依法治国,律法才能显现出应有的功效来。这就叫随其规矩,万事功行。

守规矩,是如此的重要,规矩几乎成了人类社会的自然法规。法律永远是正确的,与错误是对立的,法律是阳,容不下阴,法律是刚性的,在其面前人人平等,法律是白色的,排斥与打击的永远是黑。规矩具有包容性,是灰色的,适用于阴阳,容得下对错。法律,是道,具有唯一性。规矩,是德,具有包容性。

韩非子讲完规矩的重要性后,继续说道“圣人尽随于万物之规矩,故曰:‘不敢为天下先。’”意思是圣人遵循一切事物的一切规矩,所以说“不敢走在天下人的前面”。这里的“尽”有尽量与全部的意思,圣人一切按事物的规律而为,所以不敢走在世人的前面,言下之意就是世人都是不按规律行事,实事也是,如果都按规律行事,那来这么多的痛苦。圣人不敢为先的好处“不敢为天下先,则事无不事,功无不功,而议必盖世,欲无处大官,其可得乎?”意思是不敢走在天下人的前面,事情就没有做不好的,功业就没有建立不起来的,而且必定超越世人,圣人要想不处在重要职位上,这可能吗?

伟人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就是为了“计会规矩”,掌握事物规律,只有这样才会成事,成功,言论盖世。结果自然是“处大官之谓为成事长。”意思就是处在重要职位上,就是说成为办事的首领。中国革命的成功就证明了这一点。能成为“成事长”,必是“尽随于万物之规矩”,这里的规矩是指人类社会的发展之规律,国家必解决之问题,民族发展之大计。

老子说:“不敢为天下先,故能为成事长。”意思是不敢走在天下人的前面,所以能成为办事的首领。这就是世人与圣人的区别。不敢为天下先,不是指不敢创新,不敢先行,而是指不敢在没有掌握事物规律前盲目行动。当伟人通过调查研究后真正明白了中国问题的核心后,准确地把握住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脉搏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后,开始行动,最后取得了胜利。敢为天下先,必是找到了切实能解决问题的办法后,先与世人先行。

【圣人尽随于万物之规矩,故曰:“不敢为天下先。”不敢为天下先,则事无不事,功无不功,而议必盖世,欲无处大官,其可得乎?处大官之谓为成事长。是以故曰:“不敢为天下先,故能为成事长。”】

凡事三思而后行,思虑周全,明理懂事而后行,成事成功。无思而行,不计规矩,盲目妄行,事败无功。成事者,必是严格规矩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二十五章 不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