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循环

最近在听吴军老师的《谷歌方法论》,提到计算机中的死循环和生活中的种种,很受启发,与大家分享。

一、递归与死循环

递归做为计算机编程中的一项重要思维,与我们平常的顺序思维也就是递推思维正好是相反的,就拿计算n的阶乘为例,假设n=100,那我们正常计算就是1*2*3*......一直乘到100,得出结果。但是计算机来算的话则正好相反,如果想知道100的阶乘,那就需要知道99的阶乘,即100!=100*99!;而如果想知道99的阶乘,那就需要直到98的阶乘,即99!=99*98!,如此循环往复,直到算出1的阶乘,然后再推回去,得出结果。这就是递归,不仅可以节省计算机的存储空间,而且由于每一步都是重复相同的步骤,在编程时也可以很方便。但是这种循环如果没有结束条件的话就会无限的循环往复,变成死循环,所以就需要在计算过程中加一个条件:0!=1,这样,当计算到0时就会停止。

二、生活中的死循环。

死循环虽然是编程中的一个概念,但是生活中也会见到这种类似的死循环。在这里只说其中一种情况:

家长自己不努力,寄希望于下一代。我们经常听见这样的话“我这辈子就这样了,希望我的孩子能够考一个好大学,有份好工作。”这样的父母不在少数,总是把自己没能实现的愿望强加给孩子,希望孩子能够考上名校。而孩子也在众多期望中倍感压力,导致一种应付心态,一旦考上好大学,就相当于给父母交了差,然后就给自己放羊了。等大学毕业了,专业知识掌握不扎实,找了一个份能够糊口的工作,结婚生子,然后将自己未实现的梦想再次加到下一代的头上,如此循环。

三、如何走出死循环

(一)树立榜样,了解孩子

现如今,终身学习已成为必备技能,学习渠道如此之多,我们应该自己为理想负责,而不是强加给孩子。这样不仅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理想,在这个过程中也给孩子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言传不如身教,一个不断学习的家长总要比一个天天打麻将的家长更有说服力不是吗。

而为了让孩子更好的发展,我们应该更多地了解孩子和孩子的功课,这样就不会单纯的从一张试卷的分数来判断孩子的学习情况。在没有深入了解的情况下去上补习班,即使孩子去了,补得再多,学不到真正解决的问题的能力,效率也不会太高。

(二)不把教育当成中彩票

懂点统计学的人都不会去买彩票,而在彩票站你看到的大多是穷人,希望能够一夜暴富。把教育当成买彩票的家长也是同样的心态,孩子去上学,自己把补习班的钱花出去,外衣学得好,考上了名校,就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会改变全家的命运。而如果没有考上就认命了,钱就算打水漂了吗,因为邻居家孩子也没考上,不中彩是大概率事件。

而如果把教育当做人生的必需品,做法就不同了,就像一日三餐,昨天吃完,今天还要吃,会不断地继续下去,如果知道学习是学不完的,也就不必急于一时,沉下心来稳扎稳打,这样教育就不再是买彩票,而是一种长期投资,时间越长,汇报越高。

你可能感兴趣的:(死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