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国家竞争优势”?

    《国家竞争优势》的作者迈克尔·波特是哈佛商学院教授,曾数次获奖,多次被授予荣誉博士学位,至今已出版14本著作。迈克尔·波特写这本书的一个原因,在于他认识到,作为市场的主体,一个公司的许多竞争优势,却并不是完全由公司内部来决定的,很多因素来源于公司所在的地域和产业集群,具体来说就是某个区域和领域内影响生产率增长的因素,比如信息激励,竞争压力,还有支持公司发展的途径,制度,协会,基础设施和人力技术资源等等。作者认为政府要在这些方面扮演积极的角色,营造一个促进企业自我提升的良好环境。这本书的的一个突出的优势在于作者对上世纪后期世界上十个发达经济体中数十个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行业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认为以往谈及的“比较优势”,多是静态的,已不符合当下经济发展的特点。竞争优势应该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

     作者认为,一个企业的发展需要各种生产要素,商品销售渠道。同时,企业需要制定适合自己的战略和发展结构,并面对同业竞争的压力。此外,企业的发展还需要有相关产业的支持。而政府能做的是打造出有利于这些发展要素形成的机制,比如创建科研院所和学术机构,为企业的发展培养和累积人才等。政府的功能在于培育健康的产业结构,而企业则需要在产业结构中找到正确的竞争定位,比如美国的好时巧克力重在批量生产和大众营销,而瑞士的巧克力企业恰恰相反,是通过有限而专业的营销渠道来销售高价位的产品。企业的定位就是竞争优势。

     二战后,在竞争优势方面,行业的竞争已经逐渐从降低产品成本转向重视差异化的经营。企业在寻找新的竞争优势方面,除了优化企业内部活动外,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创新,比如引进新的产品,设计观念,新的市场营销手法,新的生产和运输方式,新的服务等。各国政府都为此做出努力,美国许多创新性的成果诞生于高校和实验室,而日本的创新常是企业的研发团队合作得到的。保持竞争优势需要持续地改善和自我提升。缺乏创新的企业的市场逐渐会被取代,比如上世纪后期英国很多原有的优势行业,在竞争中被后起的德国和日本等国的企业超越。在作者看来,这种局面与英国政府实行的举措不无关系,比如,二战后,英国高等教育领域里,工程技术专业人才不足。

      如何才能提高竞争优势,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化竞争中立足,是二战后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的企业都面临一个问题。国家竞争优势也就等同于是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优势。而企业的竞争优势是由生产率来决定的,二战后技术的变迁对生产力的提高有着持续的影响,比如日本佳能等众多企业在激烈的国内竞争中对摄像技术的不断改进;还有管理模式,不同的行业想取得优势,需要发展出适用自己的管理模式,比如意大利的服装设计企业,常采取家族式经营的方式。此外,最重要的就是产业在竞争中的优势要与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结构,价值,文化,政治体制以及历史等方面的发展相适应,也就是说,产业竞争优势的创造应是一个持续本土化的过程,这一点对跨国公司来说尤其重要;从另一方面来说,一个国家能持续提高本身生产力的关键,就在于它是否有资格成为一种先进产业或者是重要产业环节的基地,比如上世纪后期,韩国大力发展资金密集型产业,以弥补自然资源不足给企业发展带来的阻碍。

你可能感兴趣的:(什么是“国家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