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与社会体系——读《我的职业是小说家》(8)

图片发自App

一、为什么厌恶学校、对学业不热心?

1 枯燥无趣

村上先生一语中的地阐明了所有学生的心声——没兴趣。其实无论在日本还是在其他的亚洲国家,教育体系往往把课业安排得很乏味,所有的内容全部围绕着一本教科书。只要是课本中的内容,全部掌握便是完成了任务,而学生们每天也像做任务一样按部就班地学习,死记硬背。

村上春树先生在书中提到:很多其他事情都是意义重大的个人学习,例如:阅读、音乐、写作等等,而并非死磕教材才是学习。今年的四川文科高考状元卓汐聪,不仅成绩优异,而且兴趣广泛。酷爱篮球,课余时间担任主持并自导自演《赵氏孤儿》舞台剧。由此可见,兴趣广泛与成绩优异也可以并行不悖。有意思的兴趣爱好非但不会影响成绩,相反还会对学习大有补益,成为学习路上的润滑剂。

因此,兴趣才是学习的原动力,少了它,学生只会成为死读书的机器,厌学也就不足为怪了。

2 被迫争夺、与他人比较

村上先生在书中强调自己并非一个乐于与他人争夺名次或者比较成就的人。然而,在学校的教育体系中,老师、家长们却往往以成绩的好坏和分数的高低来评定孩子,自小便给孩子树立了不正确的价值观,使孩子为了高分、为了家长有面子而去学习而并非打心眼儿里热爱。

所以,为了攀比成绩去被迫学习,也是令孩子厌学的另一因素。

二、教育问题引申出的社会体系问题

正如前面所讲,自小在一个过分注重个人价值和强调人文对比的教育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青年,在步入社会后,他逐渐也被同化。凡事以结果导向为依托,以效率为原则而忽视很多其他因素。

村上先生以日本2011年的福岛爆炸事件为依据,强调了因日本政府急功近利地追逐资源开发而导致的人祸给民众带来了不可挽回的损失。而这类事件的起因,皆是由于浮躁的人心和功利的社会价值观所导致,而更深入地分析则是与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令人心惊。

三、关于阅读

村上春树回顾,自己从念书时便酷爱阅读,特别是英文原著。然而令他奇怪的是,即便这样他的英文成绩却很低迷,而那些英文成绩好的同学,对于英文原著却生生地读不下去。

其实阅读都是相通的。在《好妈妈就是好老师》一书中,作者提出了一个观点:语文水平和阅读量相关,而与教材无关。

书中说,很多家长担心,阅读课外书会影响孩子的学习,甚至阻挠孩子的课外阅读。确实在小学里,一些孩子从来不读课外书,考试成绩却不错。而一些经常读课外书的孩子却并未显现出来优势。

这其实因为小学语文考试,一般都紧紧围绕教材,考前紧扣教材的反复训练,的确会提高孩子的卷面成绩,但是不少孩子的成绩只是一种假象。这样的考试并不能考察出学生真正的语文水平,只是在考察他课本的学习水平。语文成绩假象,一般只维持在小学阶段,一旦进入中学,尤其是高中阶段,成绩和阅读量的相关性,就会显现出来了,如果不重视阅读死抱着教材学习语文的话,那么孩子进入中学会越来越力不从心。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村上春树先生即便成绩平平,却可以书写出一部部经典的传世之作。这都与他早年的阅读习惯相关,毕竟那个时候,他已经积累了足够多的文学功底和文学素材,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改善方法:恢复个人空间

的确,死记硬背地记录,没有获取知识、激发灵感的愉悦。应试教育的弊端,最终造就的是混本儿的一代青年。在中国,很多人之所以苦学高考,也只是想换一个轻松的工作。等到发现周遭的人全都是这种想法的时候,混张文凭出来,依然无法使自己找到可以躺着享受的美差,心里崩溃后就此自暴自弃、一蹶不振。

所以,真正的根本性问题是一味地守旧制度。要求效率的同时却限制了人们的想象力,扼杀了一切希望和安全。所以,教育的本质要放开束缚,让学生们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批判能力。

具体做法上,可以参照阅读、旅行等兴趣爱好。自古有云: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曾经看到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去过一百个国家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记得当时那个最高赞的回答是:懂得了这个世界上没有所谓天然正确和绝对的政治正确,能够接受别人有不同的三观及其衍生出来的思考方式。

当然,如果你目前尚没有时间走遍100个国家,那么拿起手中的书阅读起来吧。毕竟读书可以令单项思维的生物看到更广阔的天地,使我们的想象力得到激发,持续创新,为当下的教育乃至社会体系营造出一个更宽阔的精神空间。

(无戒365极限挑战日更营 第165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教育与社会体系——读《我的职业是小说家》(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