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著名评论员徐迅雷面对面

 其实早在2008年就认识了徐老师,那时对徐老师最深的印象是一个骑自行车上下班,家有藏书万册的媒体人。一转眼十年过去了,第一次面对面与徐老师交流,才知晓这个骑自行车上下班的媒体人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徐老师出生于丽水青田,丽水是我们浙江省最贫穷的一个市,青田又是丽水最贫穷的地方。徐老师考取了丽水师专,是他们乡惟一一个考上大学的文科生。丽水师专毕业后留校任教,当时校长很欣赏他的才华,他就专职为校长写东西。后来校长调去政协当主席,点名把徐老师调了过去,于是在政府工作了四年。之后丽水市长要培养一批人,又把徐老师调去当副县长,徐老师做了两年半后,在青年时报看到一则招聘信息,徐老师决定弃政从文。这一转型,在一般人看来是不能理解和接受的,因为再过半年徐老师就要升为县长了,放着高官不做,跑去媒体码字,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地方。但就是这个选择,改变了徐老师的人生轨迹,也让徐老师早早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徐老师后来从青年时报出来去都市快报做了首席评论员,之后领导让他做评论部主任。徐老师说一般的评论员一般一个月写六至八篇,他是一天一篇,一个月下来至少有二十几篇,一年下来就二百四十多篇。这样的写作量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做基础是根本写不出来的。这里就要说到徐老师的阅读了。徐老师家里全是书柜,为了收藏他从全世界各地背回来的书,他专门租了一个二居室放手,每个月支付三千六百元的房租。徐老师每天的阅读时间约十个小时,然后一般晚上八点开始写,一个半小时或者二小时左右完稿。

   徐老师除了工作写作之外,他还喜欢业余写作,已经出版了十几部作品。为了有更多的写作时间,徐老师又辞去了评论部主任的职务,那时候评论部主任的年收入在三十万,评论员的收入为十五万。徐老师说对于他来说,有写作时间才是他最在乎的。

   这些年来,当外在因素和自己的写作发生冲突的时候,徐老师总是毫不犹豫的选择保证写作。徐老师说他们现在的领导收入有上百万,但是回头看的时候发现自己一事无成,除了报社赋给他的这个头衔和收入后,其它一事无成。但是徐老师因为自己的坚持和喜欢,在写作这条路上做到了自我实现。全国评论员没有几个,而且他的生活非常简单,早上一碗粥,中午有时候是水饺,有时候是面条,晚上老婆回来也就一荤一素一汤,每天自行车上下班。但徐老师很早就开始做公益事业,到目前为止,他已经捐出四十多万现金,一万多本图书。徐老师说他每天都很快乐,因为他没有什么物质追求,写作对他来说就是最大的乐趣。

   我问徐老师,他今天的成绩是有高人指点吗?徐老师说没有高人指点,是他这些年来的阅历和阅读让他的认知不断提高,让他可以站在高处看人生。他给我举了一个例子,比如当他知道茅于轼打出租车的时候总是会多给司机几块钱,从那之后他也这么做了,这次台湾回来凌晨一点,从机场打车到家需要一百五十三元,下车的时候他给了司机一百七十元,那个司机非常感动和开心。徐老师说这十多元钱对自己来说并不会产生什么实质影响,但是对于出租车司机来说就不一样。这些年来,他就是通过不断从书本中从他人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当自己的认知提高之后,会发现人生也不一样了。

    再次发现正是因为自己的内心不知道想要什么,所以人生有时候就不知该何去何从。在这点上,徐老师无疑是幸福之人。祝福他!

你可能感兴趣的:(与著名评论员徐迅雷面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