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写作能力三大核心思维的实践和思考》

听完peter老师今天的课,我知道了写作的三大核心思维:输入,思考,输出。


  在谈我过去对这三者的实践前,我想有必要来了解下这三者的概念和关系。


    输入:在百科中,对输入的释义有:


1.媒介从外部到内部的传输过程;2.商品或资本从国外进入某一国;3.科学技术上指能量﹑信号等进入某种机构或装置。显然,在这里输入是第一种即媒介从外部到内部的传输过程。比如我们现在听老师的课就是输入。老师的声音传播到我们大脑内部的过程。输入是否有效取决于我们有没有理解并加以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输入的目的是为了输出。


    输出:输出是指媒介由外部到内部的传递过程。比如我们听完课,打卡作业就是一种输出。将我们从老师那里学到的知识用文字的形式输出。输出的目的都是为了有所得,具体目的因人而异。今日输出的质量我们暂且不知,但是输出不是结束,还要反思不足再输入,输出,如此反复。这样才能达到“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的效果。毕竟,高质量输出是我们一致的追求嘛!


    思考:思考是自己心智对意向——信息内容的加工过程。任何思考的进行都是在联想——连锁反映中进行的推理与演算——信息内容的加工。思考是三大核心思维里最重要的。输入,输出都需要靠它支撑。脱离思考,输入和输出犹如一谭死水,没有活力。比如,我们边听peter老师的课,还要一边理解和思考。内化为自己的观点再通过文字的形式输出。


  回顾过去对“输入,思考,输出” 三者的应用。如果从我小学系统的学习文化知识开始算,到现在28岁的年纪。我的输入有很多。但是,因为人是会遗忘的。所以真正留下的有效的输入是有限的。高考后,在读大学和工作期间我对写作的输入是甚少的。阅读的书籍也甚少,偶尔会去学校的图书室看看自己喜欢的杂志。工作期间,主要是看微信公众号的文章,且涉及的领域太窄,内容多与教育和心理相关。基本也是走马观花式地输入,我为什么这么说,是因为我这些输入是没有目的的,是为了打发时间。我们每周要写活动反思和周小结、撰写学习故事和个案、每月一篇的班级报道、每学年参加的撰写论文,案例等。这些输出皆是因为工作需要,有点被动性。在这里说起来,还是心里有愧的。可想而知,我对自己的现状有多不满。但加入到写作营的那一天起,已经在改变了!


作业二    《独立思考,让输入,输出更有效!》


    peter老师说,高质量输出倒逼高质量输入。以前我们总说量变到质变,但是前提是,量变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发生质变。我想如果把输入看成我们写作的量变。那么只有当输入是高质量的时候,我们的输出才能达到质变。通过分析自己的现状,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改变。


  1.将泛读变精读。作出具体的计划,比如一个月看完一本书。先从喜欢的诗歌和散文入手。通过大声朗读,记笔记多感官等方式加深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并写一篇观后感。


  2.独立思考。这是重中之重,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不经思考的拿来主义不可取。可以从生活小事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从和孩子在一起的偶发事件中找契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最后,用自己喜欢的一句话勉励自己:


  每夜你上床时,一定要觉得-—今天可真活了个够——那么你的一生都不会有遗憾”

你可能感兴趣的:(《对写作能力三大核心思维的实践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