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说三国:十四 讨伐董卓(3)

中平末年(189年),臧洪辞官回家,被广陵太守张超聘为功曹。

董卓废黜汉少帝刘辩时,臧洪预感到天下将要大乱,劝张超说:“明府你世受皇恩,兄弟俩都是大郡的大官。现在王室危在旦夕,乱臣贼子逍遥法外,正是天下义士报效皇室的大好机会啊。广陵郡比较安定,未遭战乱之苦,郡富民强,只要你振臂一呼,至少可以征募到二万兵马。你率领这支部队去诛除国贼,给天下人做个榜样,将是最大的节义呀!”

张超听从了他,与臧洪一起西行到陈留去见兄长张邈,商议起兵之事。


张邈(?-195年),字孟卓,东平寿张(今山东东平县)人。年少时以侠义闻名,接贫济困,助人为乐,为此倾尽家产,被称为"八厨"之一,天下闻名,许多豪杰都慕名前来,归附于他,与曹操、袁绍都是好朋友。

朝廷征召时,他因面试出色被任命为骑都尉,不久又外派为陈留太守。

张邈早就看董卓不顺眼,一听弟弟张超的来意,一拍即合,立即同意。

张邈早就听说了臧洪的大名,好奇地问张超:“弟弟当了郡守,恩威并举,教化人民,很受百姓拥护。但我听说这并不都是你的主意,而是因为重用了一个叫臧洪的人。臧洪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啊?”

张超回答说:“臧洪这个人,真是海内奇士啊。他才智过人,远胜于我,我很器重他。你见见就知道了。”于是将臧洪引荐给张邈。

张邈会见臧洪,还没谈上几句,就深感惊讶,觉得臧洪果真是个人才,于是又将他介绍给兖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伷。

他们都与臧洪成了好朋友。


太尉桥玄族子、东郡太守、睢阳(今河南商丘)人桥瑁假冒三公,伪造了一份文书,声称:“董卓废黜少帝刘辩,淫乱后宫,擅杀大臣,罪大恶极,罪恶滔天。天子生命受到威胁,朝不保夕,朝中大臣人人自危,难以生存。呼吁各方起兵勤王,共赴国难,拯救黎民于水火。”

这封文书通过朝廷的驿站传递到了各州县,各地纷纷响应,一哄而起,讨伐董卓。

各路人马中,袁绍无疑是名声最响的一路。

袁绍为渤海太守,从官制上应该受冀州牧韩馥的节制。但因为他“四世三公”的家世地位,袁氏家族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加之他有诛灭宦官之功,又是公开与董卓对抗的第一人,当之无愧成为讨伐董卓最有号召力的人物。


韩馥(?-191年),字文节,颍川郡(治今河南省禹县)人,为袁氏门生,担任御史中丞。董卓入主洛阳后,封韩馥为冀州牧。

韩馥见大家都拥护袁绍,心中十分忌恨,害怕袁绍对己不利,同时,作为袁绍的上司,他还肩负着监视袁绍的责任,所以经常派从事在袁绍的门口把守,限制袁绍的行动,不让他起兵。

在接到桥瑁“三公移书”时,韩馥拿不定主意,左右为难。他这冀州牧是董卓封的,但他又是袁氏的门生故吏,能走到今天这一步,肯定也少不了袁氏一族的帮衬。如今要举刀相向,还真不好抉择。

你可能感兴趣的:(史说三国:十四 讨伐董卓(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