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另一个维度看“俄狄浦斯情结”

法官林意作品

小时候母亲总说我“长着反骨”。我知道自己不愿意被约束。因为是中专毕业,为了后取学历,曾经认为高教自学考试是世上最适合自己的考试形式。学习时间自己掌握,什么时候毕业自己决定。平生最烦整齐划一、步调一致。20年前在新加坡工作时,礼拜天被同事动员去教堂好几次。看到一屋子祈祷的信徒,一脸虔诚,甚是羡慕,心想要是我能够信有个上帝就好了。有个上帝,生活就有了秩序,死后就有了去处。想到死亡,便不再有窒息般的绝望。

图片发自App

看精神分析大师曾奇峰的视频和文章总会令人惊叹不已,他潜到人类灵魂深处“从防御的角度鉴赏人格”,将奇异瑰丽的“脑底世界”一一展示介绍,令人陶醉。他说:

精神分析,或者说心理动力学,研究的核心之一,就是自我的防御机制。一个人使用哪些自我防御机制,直接呈现了这个人的人格的强度、稳定度和成熟度,笼统地说就是健康的程度。如果说精神分析是一种人格鉴赏学,那么对一个人的心理防御机制的分析,犹如通过军队了解一个国家,或者通过一个人的免疫系统功能来了解这个人的体魄。
    如果说分析别人的防御是一种职业,那么分析自己的防御就是一种修行了。把自己的潜意识防御上升到意识层面之后,就知道了你的力量可以攀登多高的山峰,你的耐力可以走多远的夜路,你的胆量能够面对什么样的敌人,以及你的气魄能够担当多大的失败和成功。当然你还会知道,永远不去做你的人格顶不住的任何事情。
图片发自App

回到本文开头林意法官的短文,我的留言:

他活在另一个维度里。

此刻我想借用这个维度,讨论曾奇峰老师的爱人付丽娟的一篇文章“成功与惩罚是男人的俄狄浦斯冲突,女人的是什么?”

那么,“俄狄浦斯情结”是怎么来的?

它来源于古希腊神话故事“俄狄浦斯王”,细节人人皆知不再在此赘述。作者是古希腊著名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他自小家境优渥,受过良好教育,貌美体健。曾被授予“十大元帅之一”,参加管理国家事物,信奉命运和神。因此他的作品充满宿命和宗教意味。“俄狄浦斯王”的弑父娶母行为,表达个人命运总也逃脱不了神的旨意和命运安排。意义本该到此为止,最多鞭挞乱伦行为,警示世人乱伦禁忌。

可自从老弗(爷)洛伊德开始,借用这个故事,发明创造了“俄狄浦斯情结”,实在令人费解。付丽娟老师有段话这样说:

希腊神话中,俄狄浦斯(人名)实现了弑父娶母的预言,知道真相后,他戳瞎了自己的双眼。弗洛伊德认为这个神话中的隐喻,是人早期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他把这个阶段命名为俄狄浦斯期。
弗洛伊德认为俄狄浦斯期在3-6岁,克莱因认为俄狄浦斯期早至1岁。我们可以理解婴儿在不到1岁时开始有俄狄浦斯表现,3-5岁达到高峰,接着会被潜抑下去。
这段漫长的时期,小男孩潜意识要取代父亲,占有母亲。这个潜意识的欲望会激发小男孩的两种焦虑。第一种是对乱伦欲望的焦虑,第二种是对攻击父亲的焦虑。为了防御这两种焦虑,小男孩会在潜意识自我惩罚,同时也幻想正在被父亲惩罚。这就是俄狄浦斯冲突。

每一句话里,都充斥着“想当然”,“被赋予”的意味。尽管精神分析由于不能被科学验证而影响了发展,可人格结构理论在实践过程中被证明非常有效,用它来解释各种症状通俗易懂,易于接受。唯独“俄狄浦斯情结”越来越处境尴尬。我曾经调动意志(有意识地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订目的的心理过程)、注意(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两种心理机能,试图读懂它,无奈总感觉没有血缘关系,越读越感觉“俄狄浦斯情结”游离在离恨天之上。在我有限的认知里,大师们在咨询过程中,用“越俄狄浦斯情结”解释过什么症状?

因此,自我在“夸大妄想”状态下说:“俄狄浦斯情结”迟早退出历史舞台。

好了,质疑到此结束。着陆,回归现实,我知道这是自己理解不了的防御,就是为了内心舒服一点。此时内心腹诽道不是我笨,是这理论本身没有道理。因此,我的‘’挫败感”改头换面,穿了个马甲变成了‘’攻击”。

借用曾奇峰老师话说:如果分析别人是份工作,那么分析自己就是修行。

我在修行。

如果你也同意我的观点,我将不胜欢喜。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另一个维度看“俄狄浦斯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