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以做到最好吗?

我记得曾经这样的鸡汤非常流行:“不管做什么事情,要做,就要做到最好,优秀是一种习惯。”曾经的我对此是不以为然的:什么都要最好简直是强迫症,人的精力不是无限的,迟早累死。怀着这样的想法,生活中的绝大多数事情,我做到自认的中等偏上就不再投入了。从来没有做第一的执念,也从来没有过第一的经验。我曾经难受过,但这么多年过去,早就习惯了。

但是,我在生活中其实能接触到一些优秀的人,他们在这方面确实是把优秀当做了一种习惯:要做,就要做到最好——起码是自己能做到的最好。不然的话,他们会很难受的。

为什么他们可以做到而我做不到?对此,我除了羡慕,其实也没有更好的解释,只好自我安慰,每个人的条件都是不一样的。

直到今年被一些事情刺激到,我才突然理解了这是为什么。

有一类特别鸡汤的故事流传甚广,内容大多是这样的:“一家马戏团正在演出,人们看到一头大象被细细的绳索拴在一棵小树上,正在乖乖地用大鼻子吃草,不远处就是大象梦寐以求的森林。


    人们问马戏团的首领,大象愿意表演吗?


    首领答道,大象做梦都想回到丛林。


    人们接着问,那大象为什么不跑呢?要知道,它的力气那么大,它真要跑,谁也拦不住它。


    首领说,是这样啊,没有人能拦住大象,只要它想跑,谁都没办法。


    人们不解,那大象为什么不跑呢?


    首领一努嘴说,你们没看到那条绳子吗?它拴着大象呢!


    人们就笑起来,说,这条绳子怎能拴住大象呢?只要它一使劲,这么细的小绳子马上就断了,大象就能回归森林啊!


    首领说,你们说的不错。但是,大象永远不会去挣脱那根细细的小绳子。它知道自己是无法挣脱这根绳子的。


    大伙儿万分不解,说您这根绳子是特殊材料制成的吗?看起来很普通啊!


    有人说着,还走到跟前,仔细地看了看绳子。的确,这是一条非常普通的绳子,别说是大象那一身排山倒海的气力,就是一个强壮点的人,也能把这绳子挣脱。


    首领说,不错,这就是一根普通的绳子。可是,你们要知道,它是从这头大象还是很小的小象的时候,就绑住它了。


    人们还是不解,说这有什么关系呢?


    首领意味深长地说,症结就在这里。当这头大象还是小象的时候,它就被这根绳子缚住了。它无数次地想挣脱绳子,都失败了。久而久之,小象知道自己的努力是徒劳的,知道自己是无法挣脱这根绳子的,它就不再做这种无用的努力了。


    人们惊呼,可是小象已经长大了啊,它只要再试一试,就能挣脱绳索回到大自然里去!


    首领说,大象并不知道这一点。它以为自己还是一只小象。”


我猜大多数人看完之后,都不会觉得这个故事特别有道理,没准还会觉得这是用来洗脑的工具。但假如把小象替换成“小时候的自己”,把绳索替换成“不够好的学习成绩”,有没有发现不优秀这种习惯是怎么来的了吗?

在我们小时候,可能由于没有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或是其他限制原因,学习成绩不够好,随之而来的就是让我们痛苦的负面评价,比如贪玩/不够努力/不够勤奋/不够聪明等等。如果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就会一直遭遇到这种痛苦的负面评价,时间长了,我们为了缓解痛苦,就会从心态上习惯于不优秀。同样的,总会有一些幸运儿,因为种种原因,学会了合适的学习方法,获得了不错的成绩,于是产生了更大的兴趣,想方设法去学得更好,时间长了,要做就做到自己的最好,不就成了一种习惯吗?在马太效应的演化下,学霸能考600分,学渣只能考100分,但学霸的智商不可能是学渣的6倍,这样的分数差距远远超过了它们之间智商的差距。

好消息是,学习成绩好只是一种优势,而进入社会后,我们到底能不能发展的好,考验的是多维度的综合优势。但如果我们不仔细思考这种变化,更新自我认知,就会习惯于不全力投入,习惯于不优秀,习惯于自我安慰,进而实现“做不到第一,做不到最好”的自我预言。

我的亲身体验是,只要破除了认为不应该投入太多的自我设限,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试着全力投入,做到自己能做到的最好,几乎都能立竿见影的快速进步。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可以做到最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