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男孩失踪了,爸爸慌忙报了警。
蛙人、网、排钩、汽船...... 警察出动了;
朋友圈、微信、微博......热心网友出动了。
大家哭了,妈妈却笑了。
——原来孩子爸爸还是在乎我们娘俩的!
6天前,乐清一个12岁男孩失踪了。
妈妈很痛心,多次晕厥。爸爸报了警,录制视频声称 “50万重金寻人”。
有人说,孩子可能掉河里了,于是警察去河里大范围的打捞。
有人说,孩子可能在路上走丢了,于是交通部调出车辆监控视频逐一排查。
有人说,孩子被人贩子拐走了!还有人说,孩子器官被卖了!
警察很忙,一边找孩子,一边辟谣稳定人心。
大家说,被“中国力量”感动了,世界上还是好人多啊。为了一个孩子,真的是尽心尽力、将心比心了!
6天后,男孩找到了。大家悬在心上的石头放了下来。
什么?孩子根本没丢?开什么玩笑???
什么?孩子妈妈为了试探爸爸,把孩子藏起来了???不会吧。
警情通报出来了,是真的。
shit。
男孩的母亲,为了测试老公是不是还爱她和儿子,和孩子舅舅策划了这一起失踪案,最终男孩的母亲被警方控制,其余的全家人连夜搬离了住处。
“最佳女主角”——孩子他妈;“最佳未出境男主角”——孩子;“最佳策划”——孩子他舅舅;“最悲催男配角”——孩子爸爸。
“最佳群众演员”——中国民警、交警、公安、救援队、广大热心网友。
这就是整个事件的经过。
前几天的《我就是演员》里,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1988年的冬天,乔安山和女儿一起开着货车拉货,却在路上碰见了一个车祸逃逸的现场。热心肠的乔安山马上把老汉送进医院,帮他垫付了8百多元的医药费,手术非常成功。
乔安山和女儿高高兴兴,认为自己又积了一件功德。
可没想到,等到老汉女儿赶到医院,一听要交2000多元的医药费,马上变了脸,伙同家人,指认乔安山是肇事者。
故事结局,老汉内疚自责,解释了事实真相。可现实中的故事,没有舞台上那么令人欣慰:
被称为“道德滑坡标志性案件”的彭宇案,把“老人摔倒要不要扶”变成了一个终极难题;
曾经令无数人泪流满面的白血病女孩笑笑的故事,最后被证实是一场营销;
今天这场闹剧的后果,不亚于当初南京那场可怕的判决引发的舆论地震。下一次,真有孩子走失了,人们的第一反应很可能就会变成:“是不是家属又把孩子藏起来了?”
狼是必然会再来的,可到那时,曾经受骗过的村民会怎么做呢?
信任崩塌,是一件无可挽回的退行。
测试,真的是验证爱情的好办法吗?
《消失的爱人》里,敏感的妻子AMY感受到了婚姻的变质,用一场自导自演的谋杀案来测试丈夫对自己的真心。报复、落难、杀人、复活,这个常春藤盟校出身的聪明姑娘完美演绎了一出被谋杀又华丽浴火重生的剧情。
故事的最后,愚笨的丈夫从妻子口中得知了真相。他的精神世界崩塌了。可妻子告诉他:不断伤害彼此,就是婚姻的意义。
同样,《我的恐怖妻子》里发现被背叛的妻子真理亚策划了一场近乎完美的绑架案。绑架者和被绑架者,都是她自己。
当案件的真相逐渐被揭开后,丈夫和妻子的生活状态,俨然变成一对面具夫妻。甚至一顿饭,都能被他们吃成一场生死对决:
妻子:你这个小傻瓜,套路再多还不是因为爱你。
丈夫:老婆做的菜,不吃的话...... 会死;吃了的话......死的更快。还是吃吧...... 耶!菜里没毒!又多活了一天~
有网友说,如果我是这次事件中的爸爸,一定会和孩子妈妈离婚!
是的,这个常年在外地工作的老公也没能给妻子足够的安全感。可这件事情的原罪,不在于丈夫的不够关心和妻子的患得患失,而在于愚蠢。
把事情搞得这么大,一定要等到没法收场的时候才发觉自己的骑虎难下。不是愚蠢是什么?
信任危机,是每一个人都会面对的课题。
因为一场“狼来了”的闹剧,网友说:我们失去了对公共安全事件的信任。
在职场,我们需要用10件靠谱的事情来证明自己值得信任,却可以因为一个细节的失误,失去上司对自己积攒的可靠值。
在婚姻中,信任危机更是最致命的毒药。
1985年,心理学家John Rempel等人对亲密关系中的信任进行了总结:亲密关系中的信任,其实是一种对伴侣的主观信心感受。
它包含了3个元素:
1. 可预测
2. 可依赖
3. 信念
可预测,意思是基于伴侣过去行为的规律,我们相信自己可以对伴侣作出准确的预判。例如,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我们能知道当发生某类事情时,伴侣会作何反应。
可依赖,可以理解为伴侣的可靠程度。比如,如果策划一场旅行,我们心里清楚伴侣能否做好充足的准备,会不会靠谱地打点好一切形成。
信念,意味着我们对伴侣爱自己的信任程度。比如,我心里清楚,即使我今天做了一件不好的事情,他依然会一如往常的爱我、包容我。
在一段亲密关系里,比起可预测和可依赖,信念是更难以企及的高度。
因为要产生信念,需要伴侣用足够多的行为给我们心里烙下一个烙印,那就是:TA之所以爱我,就是因为TA发自内心地爱我这个人。这无关利益,同时TA也不可能用同样的方式爱另一个人。
在网上看过这么一个小故事。
一个女孩,和前任在一起的时候,每次见面做的第一件事情都是:查他手机。
后来分手后,遇到另一个男孩,她发现她对男友的手机密码失去了兴趣。拿他手机只为玩游戏,玩着玩着有电话微信啥的也不看不接,而是直接递给他。
她变的宽容又快乐。
为什么?
因为男孩的朋友圈封面是她,手机密码是她的生日,连游戏头像都是她的自拍。男友对女孩的爱,早已昭告天下。
身处其中的女孩,怎会感觉不到?
信念是对伴侣情感的信任,拥有信念,会给人们提供情绪上的安全感。
TA爱不爱你,根本无需测试。
可与此同时,信任,又是那么易碎。
王朔的《过把瘾就死》里有这么一段话:“童话中两个贪心的人一起挖宝藏,挖着挖着挖出一具骸骨。两人迅速把骸骨埋掉,堆上土,并在上面种上树,种上花,第二年花开的时候,花开的越鲜艳,二人却越发感觉到那具骸骨,这日子便没法消消停停过了,结果由原本原汁原味的生活细节摧化成五味俱全,不止是心酸。”
身处感情中的我们都知道,伴侣的一句谎言、一次背叛、足以将我们之前培养的所有信任,如土崩瓦解一般崩塌。
想继续在一起,那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是心里的那颗钉子,就算拔起来,也是有钉孔的。
我们又不傻,也没有阿尔茨海默。明明发生了,你要我怎样当作没发生过呢?
也许我会再信任你,也许会再爱你。但爱你,不会再那么爱了。
那会有人问,信任还能够重建吗?
因为一起伤害案,滴滴失去了民众对其安全性的信任,于是要用或许100件,或许1年的安全来重新换得大家的信任。
老人能不能扶的课题,或许要用10年甚至更久的时间来放下大家对其的警惕。
任何关系都是一种动态的存在。
没有哪种关系是永恒地快乐或痛苦。当亲密关系出现了裂痕,我们还能重归旧好吗?无论如何,肯定是有方法的。
如果亲密关系是一间房子,重建意味着下面7个步骤:
1. 地基——重新连接。
再次了解对方;
在关系上投入时间;
增加积极性,开始疗愈;
2. 墙壁——分享喜好和欣赏。
调动积极情绪,增加感恩;
表达对伴侣的喜好、赞美和欣赏;
鼓励关系中思想上的沟通;
3. 隔离板——加深连接。
建立情感银行账户;
允许伴侣影响你;
4. 门——用积极情绪抵挡。
管理和减少压力;
提升谈判力;
处理连接上的“投标失败”;
5. 具体细节——冲突管理
从无休止的问题中区分可解决的问题;
结构性倾听,不带指责的沟通;
理解情绪爆发点,做出妥协;
6.窗户——建立分享的意义
建立连接的仪式;
建立目标和计划;
分享梦想、想法和价值观;
尊重彼此;
7. 房顶——预防复发
一起度过时间(神奇的5个30分钟时间段);
使用稳定的可修复的策略。
亲密关系是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连接,迷失,误解,分离,修复,寻找更深的连接。这是一个充满了聚散分合,又再次找到彼此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