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上篇,
2020年11月,一个月的时间,几个姐妹一起,读完了这本《自卑与超越》这本书。
这次,把7-12章自己的感悟做个输出。
第七章 学校的影响
【感悟】
1.阿德勒,[1870-1937,67岁],第一次世界大战阿德勒44岁,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阿德勤在本章关于“学校的影响”中就提出了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他倡导老师、专家/心理治疗师、和家长组成一个系统来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书中说,教师怎样帮助孩子成长呢?教师应该像母亲一样和孩子建立纽带,赢得孩子们的关注。
2.第一点,对于目前的中国教育,我个人理解大方向是一致的,但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作为家长,我们不能完全依赖于学校,实事上,现在的家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看重孩子的教育问题。
3.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伸,父母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可以捕捉到自己孩子的兴趣所在,在兴趣中刻意练习,传导合作、专注、思考,孩子就可以更好的融入家庭外的环境。
4.作为孩子领路人的父母、老师,我们要有意注意,不断在实践中摸索,避免掉入“宠溺、忽视、惩罚、批评、责备、自我设限等等”的“坑洞”。
5.“心理学家要在孩子身上寻找答案,是什么阻止他们取得进步?是觉得自己受到轻视,而别的孩子却被偏爱?抑或别的什么原因。他们不会批评责备孩子,而是与他们和蔼地对话,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想法。就算心理学家在谈话中提到孩子的具体错误,也是放在假定的案例中,并要征求孩子的观点。”---就事论事,不涉及品德评判。
第八章 青春期
【感悟】
1.青春期大体处于初中-高中阶段,这一时期,孩子的心理和生理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心理上,这个时期,孩子想证明自己是成人,而父母想想证明他们还是孩子,这样就会形成“青春期反叛”;生理上,身体的成人化发育,会让孩子感到不安和惶恐,青春期的表现同样受个人生活方式的影响。
2. 孩子处于青春期,父母需要做的就是将批评、压力、警告转化为多鼓励孩子。书中写到:“如果孩子缺乏自信,惧怕未来,他们肯定会选择比较容易的方法来应付”。这句话让我联想到自己面对困难事情时,容易逃避。父母引导的局限性已不可更改,‘难’不是放弃的理由,‘容易’也不是选择的理由,从成长出发,从原则出发,做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情,努力是必然的过程。
3. 书中写到: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孩子还没有具备处理生活问题的能力时,便迫不及待地开始胡作非为,最终导致了犯罪。14岁是刑法量刑的一个分水岭,作为家长我们教育孩子的责任如此之重,经济问题、性的问题都不能轻视,我们要留意自己的孩子,留意他们结交的朋友,他们对待异性的态度、如何看待学习,有很多犯罪的孩子,都是很早就辍学,在社会上混日子,这种现象和父母关系非常大。关心孩子、爱孩子、鼓励孩子、发现孩子,可谓任务而道远,意义重大。
4. “如果青春期的孩子已经把自己当成是社会中一个善于合作的一分子,学会了奉献和合作,将异性也看作平等友好的伙伴,那么青春期就是他的一个机会。如果他对这些认识不足,感到自卑,对环境抱有错误的看法,那么,他就会缺乏进入社会的准备,导致成年后更容易失败,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处理好人生三大问题,青春期是关键时期。
第九章 犯罪及预防
【感悟】
1. 相比矫治犯罪,预防犯罪更重要。孩子4-5岁前的生活模式及解决问题的方式对于其成长是至关重要的,自小缺乏合作精神的孩子,比如:母亲不懂得如何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或者父母的关系不和谐,娇生惯养孩子、或是家庭贫穷、或者身体有缺陷、孤儿等等,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这样的孩子较容易走了犯罪的道路。
2. 罪犯缺乏合作精神,并不是最主要的犯罪因素,罪犯都比较胆小,当他们面对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就选择逃避的方式。他们是在追求一种自己幻想出来的优越感目标,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人生态度。
3. 犯罪分子,是在摆脱自卑,追求优越感的过程中,走错了方向,进入了歧途,他们不能明白社会生活的要求,不关心人类幸福,缺乏社会情感,面对人生的三大任务,处于被动可怜的境地。
4. 作为父母我们有责任从孩子小的时候开始,就引导他对他人产生兴趣,教育孩子明白正确的生活要求,合作和兴趣始于家庭,对于优越感的追求需要依靠自身努力,直面困难,只有合作与共赢才能处理好人生的三大任务,从而为社会做出贡献。
第十章 工作
【感悟】
1. 职业、个体和社会、婚姻是人生的三大问题,三者之间的关系不是非此即彼、互不相关的,三大问题是同一个问题的不同侧面,互为影响,三者受人格的影响,人格由先天+后天+私人逻辑构成,其中个人的选择和创造的私人逻辑对于三大问题的影响最大。
2.解决职业问题关键在于合作能力的培养,家庭中,学校培养的重点首先在于合作精神,可以在情感和技能中培养合作,有了合作能力,才可以处理好与分工的关系。这些让我联想到弟弟的不断换工作。不是由于犯错,而是由于没有真正的学会合作。
3. 书中说,“母亲是对孩子职业兴趣产生影响的第一个人。在孩子4-5岁的时候,他们所受的影响会对以后职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之后的训练会在学校中开展,在12-14岁(初中阶段)孩子应该具备明确的职业目标,我们还要发掘孩子树立职业目标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从背后的原因中我们可以观察出孩子的努力目标,从而帮助孩子训练自己,学会独立,并在分工的框架中,通过合作来追求自己的兴趣。
4.我们可以培养孩子从小做家务的能力、在班级中完成相应的工作、注重分工与合作、懂得奉献;反之,逃避工作、漫步经心、懒惰等习性会为孩子日后的择业埋下挫折的种子,成年之后工作不顺利,也谈不上其他两个问题会是和谐发展的。
5.没有所谓的天才,成功是1%的天赋+99%的努力,所以帮助孩子尽早的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努力奋斗,这一点对于孩子的择业是特别的重要。
第十一章 个体和社会
【感悟】
1. 最古老的人类追求就是与人结伴。我们不可能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我们在与同事、朋友、爱人的交往与合作中感受生活的气息。家庭是一个以他人利益为中心的组织,我们通过奉献,通过与家人的合作,来建筑和谐幸福的家庭关系,这一点提示我们,在家庭中的角色不是哪一方说了算,更不是控制,不是讨好,也不是冷漠,而是理解与合作。
2. 自私自利,这种态度无论对个体还是对集体的进步都将是巨大的障碍。自私自利的人,有时表现很明显,有时却很隐蔽,我们要有识别这类人,从而采取积极主动的做法来应对。
3. 家庭和学校是培养孩子合作精神的主要场所。家庭和学校的目的都是将儿童培养成社会人,成长为人类群体中平等的一员。如何做呢?父母应该和睦相处,并对家庭之外的人友善和气;在学校,孩子会感受到自己是班级的一分子,是别人的朋友,也信赖他的朋友。满足了这些条件,孩子就能自信的面对人生问题,并找到能够造福他人的答案。
4. 什么是社会兴趣?社会兴趣又称社会情感。指人类的同舟共济感,标志着全体人类的积极社会关系。这些关系要健康且具有建设性,必须包括平等、互惠以及合作。
第十二章 爱情和婚姻
【感悟】
1. 爱情只有在婚姻中才能体现圆满,是对异性伴侣最亲密的奉献,表现为生理上的吸引、相濡以沫的陪伴以及生而育女的共同愿望。个体心理学对于爱情和婚姻的解释让我对家庭生活有了更深刻和向上的理解。奉献,吸引、陪伴、共同的愿望构成了夫妻双方和谐美好的基调,遇上事情双方需要同心协力,取得成绩双方也要共享美好,我还想“委身”这个词,每个人都必须关心对方甚于关心自己。
2. 富有创造性的幸福婚姻,夫妻双方是平等的,没有支配与服从,只有相互理解与尊重。我们以何种态度对待婚姻生活,也是受小时候形成的生活方式的影响。所以,我们给自己的孩子带来什么影响,由孩子自己来捡选,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经营好与爱人的关系,对于孩子日后的婚姻生活会有好的影响。
自卑感,是个人趋向优越的原动力。
明确自己人生的意义,用合作来化解生活、工作、家庭中的各种问题是我读这本书的最大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