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脾气,这并不是他的错

前段时间,和朋友约好一起带孩子去商场的游乐园玩。朋友的孩子比较大了,有六七岁,所以他就自己进去了,而和和还小,所以我就陪着和和一起进去了。

玩了一段时间,朋友提议该走了,于是她在外面冲着孩子喊着,该走了,让他出去。孩子正玩得尽心,听见让走,就不干了,说什么也不愿意出去。

而这个时候,不光是孩子, 连妈妈也很生气,她有点情绪失控地说:“你为什么每次都这个样子,再这样以后都别出来玩了!”

孩子非常失落,并且开始发脾气,又哭又闹,最后将头埋在海洋球里面不愿意再听他妈妈多说一句。

就这样僵持了很久,因为我正在里面,于是我跟孩子商量,说:“要不然,你跟你妈妈商量一下,我们再玩5分钟,5分钟一到,马上就出去,你觉得怎么样?”

孩子听了我的建议后,非常开心,于是在里面喊着:“妈妈,再玩5分钟好吗?”

结果,妈妈不但没有听从他的建议,而且一直在进行语言威胁,整个黑脸拉下来,冲着孩子喊:“给你一秒钟,马上给我出来!不出来,我马上就走了!把你扔在这里!”

孩子看着妈妈扭头就走的场景,既害怕又生气,哭着喊着不情愿地出去了。留下一旁尴尬的我和我的娃。

后来朋友告诉我,因为她的孩子每次出来都这样,脾气也超级差,让她非常恼火,所以也就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

这个场景一直在我脑海中盘踞很久,我觉得朋友一点都没有理解自己的孩子,反而并没有觉得孩子有多不懂事,而是觉得他其实有点可怜。

其实这种状况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而且每天出去溜达一圈,也都能碰见类似场景。

但是这种状况下,真的都能怪孩子脾气差,不懂事吗?

其实孩子出现这种状况,可能是孩子缺乏灵活性或者挫折忍耐力。

这些孩子计划感很强,不懂得如何变通。如果要他们突然改变计划,他们会觉得非常挫败,然后会陷入固定的思维模式中,同时会因为挫败,而常常会有语言或身体上的暴力行为。

比如朋友的孩子的正在玩滑滑梯,但是妈妈却突然让他出去,如果灵活性或者挫折忍能力比较强的孩子,可能就会说“好的,我出来了”。

但是可以看出朋友的孩子明显不属于这一类,他没有办法从自己的计划中马上跳出来,他的计划也许是“我还要滑两遍滑滑梯,但是妈妈的计划是让我出去,那这个事情和我所做的事情的频道是对立的“,这个时候,孩子没有办法立刻从一个频道转到另一个频道,这种对立感会让孩子产生强烈的挫败感以致于孩子无法面对。于是孩子会很生气,开始发脾气。

其实我非常理解孩子,就比如我们成人如果计划好了地做一件事情,如果计划被打乱也会非常不爽。

所以下次再碰见类似的情况应该怎么做呢?

用共情的方式理解和倾听孩子的感受。

比如我是朋友,我会对孩子说:“你是不是还特别想玩滑滑梯?”

这种回应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受尊重的,是被理解的,所以接下来他也许就会好好配合你。

他会告诉你他的计划和感受,比如他会说:”是的,妈妈,我还想再玩一会。“

说出你的感受和需求

当孩子说出他的感受后,你需要表达你自己的需求,但是最好要简短一点。

比如对孩子说:“妈妈知道你还想玩,但是妈妈想要回家了。”

和孩子一起寻找解决方案

当孩子能够静下来听我们说话的时候,问问他,”那你觉得有什么办法好呢?我们可以一起想办法解决。”比如孩子可能就会说:“那我再玩几分钟?”

就像我开头跟孩子商量的场景,其实孩子非常乐意接受,哪怕只是5分钟而已。因为对于计划感强的孩子来说,给他一个时间,其实就是给定了他一个计划,他自然可以欣然接受。

其实对于缺乏挫折忍耐力的孩子来说,最好让他对你的安排计划预先有足够的了解。

比如你快要走的时候,就可以告诉孩子,“我们10分钟以后要走了。“然后,5分钟以后可以再重复一次。时间到了跟孩子说,”妈妈知道你玩滑滑梯很开心,还非常想玩,但是我们的到时间回家了,你最后还想玩一次还是两次呢?“

这样说,不仅让孩子有心理准备回家了,最后的时候,给了孩子一个选择,自己选一次还是两次,其实就是尊重孩子,让他有选择的权力,他就会非常愿意配合。

不信?下次可以试试哦~

所以,当孩子出现发脾气的时候,其实有时候并不是孩子真的想发脾气,他只是没法处理自己的信息和情绪。

父母多一点宽容和理解,用心倾听孩子,帮助孩子,一定可以更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发脾气,这并不是他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