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01

诗仙李白这首《春思》,为什么说是他新题乐府诗里的上乘佳作?

文\常清君

 

郑重申明:常清君在自媒体平台发布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以本人的专业知识、自身经验以及人生阅历等,经过独立思考后,认真撰写并反复修改的原创作品。

 

常清君导读:自古描写春天的文学作品浩如烟海、数不胜数。上千年来,这些经典之作至今依然动人心扉、引人入胜、发人深省、令人神往。在此又一个虎年春天已经来临之际,常清君特从被誉为中华文学三大瑰宝的唐诗、宋词、元曲中,摘取其中精华佳作,与大家共同赏析品味。

新题乐府思妇诗

一提起唐代诗仙李白,人们就会不由自主联想到他创作的那些脍炙人口,几乎是妇孺皆知的诗歌,比如《静夜思》《望庐山瀑布》《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赠汪伦》《将进酒》《月下独酌》《望天门山》《夜宿⼭寺》《独坐敬亭⼭》等等,这些经典作品大都是作者站在自己的角度来写的。


其实,这位大诗人也曾经创作过以他人为角度的诗歌,依然是名篇佳作,比如这首题为《春思》的闺怨诗: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可能有网友会觉得是不是常清君要么多写了两句,要么少写了两句,因为唐代文人诗歌中,大家见得最多的是有四句诗的“绝句”(含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和八句诗的“律诗”(含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而这首诗歌却是六句诗。

实际上原作就是如此,因为这既非绝句,也非律诗,而是一首新题乐府诗。所谓新题乐府诗,是相对于古乐府诗而言的,指的是一种用新的题目写时事的乐府诗,不再以入乐与否作标准。新乐府诗始创于杜甫,如他的《兵车行》《哀江头》等,唐代其他诗人,如李白、白居易、元稹、元结、顾况等都大力提倡并亲自实践。


“乐府”原是古代音乐机构,正式成立于西汉武帝时期,其职能主要是训练乐工,制定乐谱,收集编纂各地汉族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后来逐渐成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

《春思》这首诗描写了一位女子在春天里,对远在外地执行卫戍任务的军人丈夫的思念盼归之情。

按惯例,常清君还是先解释一下其中的一些字词:

燕草:指燕地的草木。燕(yān),古国名,其属地大约在今河北省北部、辽宁省西部,以及北京市一带,古代泛指北部边地,此诗中特指女主人公的丈夫所属卫戍守边部队所在之地。

秦桑:指秦地的桑树。秦,古国名,其属地大约在今陕西省一带,此诗中特指女主人公所在之地。

罗帏:丝织的帘帐、幔幕。

起兴手法很独特

这首诗是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来写的。首两句“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是乐府诗中常用的起兴手法,也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言之物也”,说得再直白一些,就是在正式阐述一件事情之前,先说一个与其相关的事情(事物),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发开去,从而把真正想要表达的内容阐述得更为清晰透彻。

所以,要想理解这两句,需要联系紧接着的中间两句“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来一并阐述。


因为燕地气候比秦地更加寒冷(或者说一年之中,寒冷气候持续的天数更长),所以植物的生长,相比秦地也更为迟缓,也就是说,当秦地的桑树都已经伸出绿色枝丫的时候,燕地的小草才从历经冬季逐渐解冻的泥土里缓慢钻出来。为什么要写这个呢?难道这位女主人公在为大家科普有关植物的知识不成?当然不是。

这位女子借这四句诗,其实想要对丈夫表达的意思是:当你看见春天燕地的绿草,从泥土里发芽长出来(表示时间又过去一年了),从而产生归乡回家念头的时候,也是我已经因为更早看见秦地的桑树发芽生枝,而更为长久地忍受着极度思念你,几乎到了肝肠寸断的时候了。

字字句句皆是情

学界一般认为“燕草如碧丝”一句,当是出于思妇的想象景色,而“秦桑低绿枝”一句,才是思妇真实所见。常清君对此倒有不同看法,试想那个时候无论是官办学堂,还是各家私塾,又没有专门开设诸如生物、地理之类的课程,更没有如现代互联网的搜索引擎,可以随时查询,更别说在重男轻女、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古代,女孩子很少有上学受教育的机会,对于不同地域的地理概况,是不太可能掌握详尽的,更不可能单靠自我想象来了解。我觉得可能存在以下两种情形:一种是女子的丈夫,以前曾经从守关的边地回家来探过亲,或者寄来过书信之类的,把有关燕地的气候状况,对自己的爱人详细讲述过;另一种是这位女主人公因为某种原因,曾经实地到过燕地,亲眼目睹过当地的气候条件。


另外,也有人认为这两句还运用了谐声双关,即“丝”谐音“思”,“枝”谐音“知”,常清君对此也持保留意见。在中国古诗词中,的确存在一些谐音双关的字词,但这种谐音双关是经过长期创作积累,并被大家公认后,已经约定俗成的,而并非某个诗人临时起意,自作主张的,比如“丝”谐音“思”、“莲”谐音“怜”等,典型的例子是唐代李商隐《无题》诗中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以及明代冯梦龙编撰的《山歌》中的“不写情词不写诗,一方素帕寄心知。心知拿了颠倒看,横也丝来竖也丝,这般心事有谁知。”,这其中的“丝”就明显是谐音“思”。但“枝”谐音“知”这种情形却并不常见。所以,常清君觉得这可能并非原作者之本意,而只是后人望文生义、牵强附会而已。

包含多重引申义

再来看最后两句“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一般将其翻译为:春风啊你与我素不相识,为何吹进罗帐激我愁思?这种解释当然有其道理,因为题目《春思》中的“春”字,在古代诗歌中,尤其是描写男女、夫妻间思慕的诗歌,往往语带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天,又可以比喻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慕、思恋之情。常清君为此还专门查询了《现代汉语词典》和《古代汉语词典》,“思春”这个词,有时直接就可当“怀春”,也就是“女子思慕异性”来讲。

在常清君看来,这两句还包含至少这层意思,就是与丈夫长期分居两地,独守空房的女孩,容易出现婚外情之类的,也容易引来闲言碎语,尤其是在与其他异性相处的时候。而这位女子借对吹进自己非常私密的闺房卧室的春风的质问,来进一步表明,唯一允许踏进自己闺房卧室的异性,只有自己深爱着的丈夫,其他“闲人免进”、“到此止步”,这既显示了女子对自己丈夫爱情的忠贞不渝,也是对那些可能在打自己主意的异性一个申明,同时也是对那些胡乱猜测的好事者一个义正严词的警告:若没有事实依据地散布谣言,自己保留届时向对方讨要公道、以及追责的权利。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这两句,还让常清君联想到了清代翰林院学士徐骏,所写的那两句最终为其招来杀身之祸的(文字狱)的两句诗:“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一说“何必乱翻书”),不禁感慨万千。不知徐骏在写这两句诗时,是否借鉴了李太白的《春思》中的这两句。

最后,常清君再说明一下,“妾”这个字,作为第三人称时,一般是指旧时男子除正妻外,另娶的女子。但当作为古代女子的自称时,就是“我”的意思。所以,这首诗里面的女主人公,常清君觉得最有可能是其丈夫的原配夫人。

常清君云:嗔怪春风  进原是表忠贞不渝


常清君用心用情写好每一篇原创文章,期待着您的关注、点赞和评论


原创作品,如若转载等,请标明文章作者、出处等信息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5-01)